對于雷軍和小米來說,今天都是里程碑式的一天。一大早,小米便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了IPO招股書,中信里昂證券、高盛、摩根士丹利為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兼聯席牽頭經辦人。

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了行業內的高度重視。畢竟就在兩年前,創始人雷軍還稱 “五年內不上市”的小米,一上市便是2014年來最大規模的IPO。
究竟是怎樣的鬼使神差讓雷軍一下子“想通了”,讓小米提前選擇在港股上市呢?
雷軍的“頭號玩家”夢想
提到上市帶來的好處,不僅可以為企業募集到長期的發展資金,改善資本結構,在品牌形象與員工激勵等方面也會產生積極效果,從多方面提高企業競爭力。但另一方面,創始人也要擔心手中的股權因上市被嚴重稀釋,導致喪失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的情況發生。
然而國內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都有著“同股同權”的規定。這恐怕也是雷軍之所以稱小米“五年內不上市”的原因。知道今年4月30日剛剛在港交所開始實行的“同股不同權”新規,讓雷軍看到了小米上市的希望。
所謂“同股不同權”,又稱“AB股結構”,在公司股權結構中,將公司股票分高、低兩種投票權:高投票權的擁有更多的投票權,主要由管理層持有;低投票權由一般股東持有。作為補償,高投票權的股票會在流通性上作出限制。

而小米正是在“同股不同權”正式推行之后,遞交上市申請的第一股。招股書顯示,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但通過“AB股結構”(A類每股10票和B類每股1票),讓雷軍擁有了超過50%的投所以雷軍投票權,所以雷軍依然是小米的實際控股人。
為迅猛增長尋求新出路
作為短短七年多便成為國內互聯網行業數一數二的巨頭,小米一直是行業內所關注的熱門企業,隨著小米申請港股上市,這個處在高速發展的企業的經營狀況,也終于水落石出。

招股書披露,小米在2017年經營利潤114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7.5%;經營利潤為122.15億元,同比增長222.7%。經歷了2016年市占率下滑的動蕩后,重新補課“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的小米又一次回到了高速成長的軌道中來。
不過招股書也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有凈負債1272元及累計虧損1290億元。招股書內解讀為主要由于港股要求,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并在資產負債表中顯示為負債。
對此,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就是投資人把錢投給小米后獲得的股票,本質是小米的資產。但在IFRS準則之下,這些數字會被計入企業負債。換言之,優先股公允價值越大,財務報表顯示虧損就越大,但這并不代表企業真正的損失,不會對整體價值造成影響,而是表達出小米上市前更高的估值。
5%硬件凈利下,挑戰依然存在
雖然招股書中的“虧損”并不會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小米的挑戰依然存在。

在公司性質上,小米再一次明確表示“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而在小米所披露的收入占比中,智能手機與IoT生活消費品占小米總營收90.8%的份額,小米的主要營收來源于硬件的銷售。
在4月25日小米6X發布會上,雷軍曾承諾,從2018 年起,小米每年的整體硬件業務綜合凈利率不會超過5%。而2017年,這個數字為4.7%。也就是說,如果小米今年硬件銷量與營收維持不變,小米整體利潤恐很難有明顯提升。
在5%的承諾下,小米想要做強做大,就必須更加追求效率,產生更多銷量。但據IDC數據顯示,未來3年,隨著智能手機滲透率的快速攀升,全球手機市場需求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尤其在中國市場,甚至會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面對逐漸成為“頭部玩家”瓜分的國內手機市場,小米上市有助于快速提升小米體量,從而成為國內市場的“頭號玩家”,而雷軍也曾提出“兩年半重返全國第一”的口號。
另外,海外市場也將是小米重點發力的領域。2017 年,小米在海外市場的收入達到320.8 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00%。多樣化的營銷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米在單一市場中的競爭壓力,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分銷效率,讓小米的“合理利潤”成為可能。
而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MIUI目前已經積累了1.9億的月活躍用戶,小米手機用戶每日平均使用時長高達4.5小時,加上目前全球最大的消費類IoT平臺,連接超過1億臺設備,小米擁有著龐大的硬件流量入口——并且伴隨著硬件銷售產生利潤,而非像互聯網公司一樣需要付出新客成本。

但招股書也指出,小米平均互聯網服務收入僅為57.9元(9.1美元),相比互聯網巨頭,還有極大的追趕空間,小米也表示未來將持續位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生態鏈、供應鏈的狂歡
小米的上市,不僅對于本身來說是個巨大的利好,對于小米所設計的生態鏈與供應鏈來說,同樣帶來了機遇。小米IPO文件提交后,招股書顯示,小米計劃將30%IPO募集資金用于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

小米產業鏈個股盤中走高,宇環數控、奮達科技漲停,九安醫療漲超4%,精達股份、普路通漲超3%,領益制造、京東方A等也多股跟漲。
正所謂“一人當官,造福全家”,小米上市早已不僅僅是自己的家務事,更是多個產業鏈一同起飛的信號槍。從昔日“風口上的豬”,到成為制造風口的人,IPO后的小米,或將對中國的互聯網和科技行業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