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華爾街日報》刊發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署名文章——《貿易戰扼殺就業、機遇和希望》,指出“美國農戶和中小企業家是貿易戰的最終受害者”。
近期美國政府的一系列表態與舉動顯示,美國似乎正在關閉進入中國巨大消費市場的機遇。馬云對此通過文章論述: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看不到對美國經濟有半分好處。“貿易逆差”是個錯誤的問題,貿易戰是以根本錯誤的手段放棄打開世界最大市場的重大歷史機會,最終受傷害的是農民和中小企業。這將是歷史性的戰略誤判。

圖說:美國設置的貿易壁壘,最終傷害的是中小企業利益
文章始終以致力于連接中美兩國企業和市場的企業家視角展開論述,提出了特朗普政府必須考慮的一系列關鍵問題。例如,美國中小企業尤其是中西部農產品種植戶群體是美國尤其是特朗普陣營“聽得懂聽得進”的案例。馬云即在文章中援引去年阿里巴巴舉辦的“美國中小企業峰會”為例分析,來自美國各地的中小企業主和農產品種植戶,期待通過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與擁有龐大消費者群體的中國市場建立聯系。而貿易戰的爆發,無疑會傷害到中小企業的美好愿景,尤其“會使美國數百萬農產品種植戶和小企業受到傷害”。
馬云的阿里巴巴始終是中小企業的利益代言者。在今年1月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針對日漸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馬云便曾公開呼吁各國應走普惠式全球化的道路,在他看來,貿易戰“實際上制裁的是中小企業和年輕人”。
馬云此番在署名文章中的表態,與阿里巴巴的商業形態和商業愿景、及其力推的普惠式全球化一脈相承。誠如馬云在接受采訪時所言,“阿里巴巴是為中小企業賦能,是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的建設者”。
早在2015年,馬云便與美國運通CEO肯尼斯·錢納特在芝加哥對話300多位美國中小企業家。兩年后,在阿里巴巴舉辦的“連接世界”(Gateway
17)中小企業論壇上,阿里巴巴進一步明確了在中美經貿發展中的角色——為中美兩國中小企業、農民和企業家連接兩大經濟體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帶動中美貿易并服務中國消費者。

圖說:去年6月,超過3000位小企業主們從全美甚至加拿大趕赴美國底特律市,參加阿里巴巴中小企業峰會,他們渴望通過阿里巴巴平臺觸達全球市場
“阿里巴巴將繼續我們的使命,通過我們數字化且擁有5億多中國消費者的商業平臺,幫助美國中小企業和農民連接中國市場。”馬云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指出,去年,阿里巴巴平臺幫助美國品牌和公司在中國銷售超過24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未來三年這一數字可能會翻番”。與此同時,阿里巴巴中小企業出口平臺上孕育著超過100萬中小企業,來自中國的商家們也得以尋找來自全球各地的貿易機會,讓他們的產品走出國門。
除了聆聽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保持和他們的高頻互動,阿里巴巴也在積極進行模式探索,為全球貿易發展過程中的“短板”貢獻中國方案。
在過去的幾年中,馬云本人一直扮演著“eWTP”(全球電子貿易平臺)“推銷員”的角色。從2015年1月的概念提出,到全球首個“eWTP”海外試驗區在馬來西亞的落地,再到和世貿組織、世界經濟論壇三方“賦能電子商務”長效合作機制的形成,阿里巴巴旨在構建一個普惠的全球貿易機制和議程,提升中小企業在全球貿易中的話語權,讓全球化更好地惠及中小企業和青年人。
“阿里巴巴的核心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表明了我們將堅定的尋求中小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我堅信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對任何經濟體都有好處,因為中小企業創造了就業機會。”馬云在署名文章中強調。
文章最后,馬云重申了阿里巴巴對于維護中小企業利益的堅定立場,和對全球化的不懈信心。他說:改變貿易保護主義的現狀道阻且長,但不管是不是真的會有一場貿易戰,阿里巴巴都將繼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通過自己擁有5億中國消費者的電商平臺,讓中小企業掌握自己生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