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線消費金融市場迅速壯大,分期電商市場水漲船高,已成為網購新勢力。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分期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分期電商用戶規模將達到1.7億人,適時,多個電商平臺迎合潮流都推出了分期購物模式。

小到吃喝玩樂,大到衣食住行,仿佛萬物都可以分期付款,場景覆蓋全面。目前從影響力上看,分期樂、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牢牢占據市場前排。
分期電商填補信貸空白
傳統的銀行和消費金融機構對中低收入的群體難拔一毛,往往會忽視學生和低收入人群,這也導致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信貸業務略顯空白。分期電商平臺正是看中了這一現狀,針對低收入人群和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的消費需求,提供分期付款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分期電商正是填補了這塊空白,大大地提升了這部分人群的消費能力。
然而,作為新型的電商模式,分期電商依然存在傳統電商難以改掉的弊病。
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泄露問題
最近Face
Book陷入泄露用戶隱私的丑聞,不僅市值大跌,也傷害了許多用戶的利益。其實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個人信息得不到保障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不少用戶發現自己的身份信息被某分期電商平臺冒名注冊,時常接收到垃圾短信。面對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一些分期電商沒有直視問題,甚至有逃避責任的行為。
趣店有一條用戶協議:“您應對賬戶信息及密碼承擔保密責任,因您未能盡到信息安全和保密責任而致使您的賬戶出現任何問題,您應承擔全部責任。”
有相似條款的分期電商不在少數,不承擔維護用戶隱私的責任其實是服務意識缺失的表現,平臺有保護用戶信息的義務,這是不能推卸的。
售后服務不到位
分期電商和傳統電商都有此類問題,首先假貨問題是時常發生的,一旦消費者買到有質量問題的物品想要退換貨就會難上加難。部分分期電商平臺同樣在條款中脫離自身審查的責任,讓用戶自己承擔。
賣前笑嘻嘻,賣后愛誰誰的態度就是目前售后的寫照,因此分期電商也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分期電商的消費模式是在線金融消費市場的重要部分,是不可逆的潮流。由于這塊領域法律松弛,因此難免會出現一些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分期電商市場規范化發展離不開法律和市場監管,在完善分期電商市場監管制度的同時還要建立解決糾紛機制,在分責明確的條件下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不過這些問題僅是分期電商市場發展路上的小羈絆,隨著市場的發展一切都會迎刃而解。2017年底,分期樂的母公司樂信已沖擊分期電商第一股,分期電商只需進一步借著消費升級的趨勢,深入培養消費者分期消費的習慣,極有潛力成為電商領域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