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月,新華社、新華網首次聯合主辦“網絡游戲健康發展與社會責任論壇”
網易末日生存MMO手游《明日之后》獲2018年最受期待游戲獎。作為一款“吃雞”、MOBA等熱門題材之外的手游,《明日之后》是如何脫穎而出、在這樣的盛會中斬獲獎項的呢?不妨跟隨筆者的腳步一探究竟。

瞄準空白市場,獨特生存體驗殺出重圍
如今的手游市場上,針對重度玩家的游戲品類十分集中,除了MOBA類就是熱度至今未退的“吃雞”。雖然這兩個品類的玩家群體十分龐大,但架不住游戲數量太多、品質不一,導致玩家集中在幾個頭部產品之中,后來者很難再從中分得一杯羹。
《明日之后》則選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生存與建造。收集材料、建造、對抗僵尸,聽起來難度不大,然而當喪尸與病毒處于整個世界之中,你需要與其他玩家齊心協力共同發展并且還要時刻競爭、爭奪生存資源之際,游戲最大的魅力出現了:合作與背叛,生存與毀滅,人性的亮點與邪惡被濃縮在這方小小的世界中,讓人難以自拔。

比起擠破頭的各路“吃雞”與MOBA,市場上類似《明日之后》以生存、建造、合作、對抗為主題的MMO手游幾乎空白,而PC和主機游戲卻不乏經典作品。以《方舟:生存進化》為例,曾是兩年霸榜作品、銷量破千萬、收入20億的強者。然而手機端上卻遲遲不見這樣的游戲出現,讓喜歡建造、對抗與合作的手游玩家長期處于“無游戲可玩”的境地。

預約火爆破百萬,引發全民熱議狂潮
強探索、強合作、一切以生存為先,同時加入大量對抗與互動,這就是《明日之后》吸引玩家的關鍵點。比起一局游戲從頭到尾十幾二十分鐘、新開局從頭再來,《明日之后》持續動態發展的世界顯然更有吸引力:你的每個決定、選擇的每個伙伴與敵人,都將決定你能在游戲中走多遠。
因此當《明日之后》測試開啟,迅速在玩家群體中引爆,測試結束后在TAPTAP上的預約人數已經逼近110萬大關、評分達9.1分。
除此之外,玩家們對游戲的討論熱度也持續升溫,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明日之后》在玩家心目中的地位與行業的標桿作用

還原生存極致體驗,打造末日小溫情
對市場的清醒認識、對玩家需求的把控、對游戲品類的認知,讓《明日之后》選擇了“末日生存”這一條路。作為一款生存類手游,如何在資源匱乏、天氣惡劣、病毒感染的環境下給玩家帶來更好的生存體驗,是一個重要問題。與《饑荒》等生存類游戲不一樣的是,《明日之后》的MMO屬性使得死亡機制更容易讓玩家接受,即使意外死亡后也無需從頭開始,讓玩家發揮最大求生欲的同時,又不被挫敗感困擾。
而題材方面,近年來末日題材熱度未減,從電影《后天》、《2012》到《釜山行》,這幾部高分大作都擁有一個共同點——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人們最終都是通過精誠團結的協作活下來。在這方面,《明日之后》以營地為單位的MMO玩法,讓人在瀕臨崩潰的末日下有了伙伴和溫暖,減少沉重感,在相同題材下的游戲中擁有獨一無二的識別度。
正是上述這些探索與創新,讓《明日之后》別具一格,收獲大量期待與好評。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更多自主、創新的游戲作品,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游戲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