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騰訊似乎有點不太平靜。為什么這么說呢?

本月22日,騰訊第一大股東南非公司Naspers(南非報業)出售2%的騰訊股份,十幾年以來首次減持騰訊股票。這一操作,在市場上引來軒然大波:騰訊股價當天大跌5%,股價報439.4港元,市值蒸發了2000億港元。

然而,僅僅五天時間,騰訊的股票就迎來了第二宗重要股東及高管減持的事情。
3月27日,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以平均每股434.3624港元的價格減持100萬股騰訊股份,價值約4.34億港元,折合人民幣3.48億元,減持后劉熾平持股騰訊0.48%。

并且,上周三(3月21日),騰訊控股公布2017年年度業績之后,騰訊已從近一個月的高點475.6港元每股接連下跌,盡管近期有所回升,但受全球科技股下跌影響,3月28日收盤價為412.2港元/股,下跌4.63%,僅僅一周時間股價就已經下跌了13.3%。
騰訊發布的這份財報顯示,全年凈利潤715億,同比增長74%,四季度營收663.9億,雖然看起來仍然光鮮亮麗且霸氣,但是對于一路高歌的騰訊來說,這其實是一份差強人意的財報。畢竟分析師預估的四季度營收是686.1億。
那么問題來了,這一系列波折的動作背后,到底是為啥?又或者說,是否釋放了什么信號?我們不妨來簡單探討一二。
主營業務遭遇天花板
騰訊的股價連續兩天大跌,這當中離不開大股東決定減持的因素,也離不開中美貿易戰的開啟,但與其核心游戲業務同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騰訊剛剛發布的財報顯示,2017年騰訊在游戲業務上營收為1178億元,同比增長41.7%,而其中騰訊的手游收入為628億元,同比增長63.5%。
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如果把第四季度單獨拎出來看的話,應該會很容易發現問題。

財報顯示2017年Q4騰訊游戲營收297億元,環比下降了9.45%。
騰訊沒有在報告中提及關于單個游戲產品的確切數據,僅表示整體手游“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環比下降”,對外界關注度最高的吃雞類游戲的表述也比較模糊,只說“表現不俗”和未“商業化”。
不過,我們還是很容易看出,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很顯然是手游業務的環比下滑,財報顯示騰訊手游Q4環比下滑達到了7.14%,要知道這是騰訊手游在2015年Q2之后,首次出現環比下降的情況。
對于手游的環比下降,說的直白一點:這直接意味著騰訊整個游戲業務開始出現觸到天花板。這或許是直接導致股價大跌的一個重要原因。
新零售上的焦慮
2016年10 月 13 日馬云提出 “新零售” 概念,到 524 天之后的3月21日,騰訊公布了 “智慧零售” 戰略。
這也意味著,兩大巨頭即將開始在線下零售這塊戰場開始交鋒。
財報中顯示,騰訊新零售部分的營收2017年全年同比增長153%,達433.38億元,占總營收的18.2%。并且過去三個季度均實現了三位數的增長,成績不俗。
但是,易觀發布的2017年3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支付寶市場份額為53.73%,同比增3.3個百分點;財付通(含微信支付)市場份額為39.35%,同比增1.23個百分點。
所以,還是可以看出,在移動支付的戰場上,支付寶體量比微信還是要大,而且增速也超過了微信支付,這對騰訊來說,可不是好趨勢。
而且,從前幾天被炒的沸沸揚揚的沃爾瑪事件上,我們不難看出一些焦慮感。
從3月26日起,有顧客在沃爾瑪購物的時候發現,部分門店暫停使用支付寶,僅支持微信支付,沃爾瑪方面對此回應“這是一種商業決定”。后來“步步高”也加入陣營,引起大批消費者不滿。
雖然,幾家巨頭在移動支付上的競爭關系一直都存在,但是這樣打破一團和氣,直接把事情擺到臺面上來,可能還是第一次。

而且馬化騰在剛剛結束的中國IT領袖峰會上, “解密”外界都沒看太懂的騰訊智慧零售時表示,一大目的, “對支付有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前,馬化騰在清華大學的講臺上對大家表示 :“大家看滿大街的移動支付,我們其實并不排斥另外一家,反之就不是這樣。”
可從沃爾瑪這件事情上來看,騰訊似乎有點樂見其成,不過面對對手近乎自己兩倍速的增長,除了不斷增加和搶占各類實體支付場景,其實也別無他法。
去年以來,騰訊已經“撒幣”上百億,先后投資了永輝、萬達、海瀾之家,并與永輝聯手簽署了對家樂福中國的投資意向書,與步步高達成戰略合作,但是這種逼商家站隊的行為會不會引起反噬就不好說了。
所以,雖說在新零售上,到底誰會贏,我們目前還不好太早有論斷,但是不得不說,面對強勁的對手阿里,騰訊確實有點焦慮了。
新業務場景不足
上文我們已經提到過,騰訊的游戲是核心業務,但是對一個騰訊這樣體量的公司來說,游戲占比過重,未必是好事,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可能就是如此。
有港股分析師告訴新京報記者,對騰訊而言,《王者榮耀》已經調動了幾乎所有流量資源,吸引了大量手游新增用戶,想要在其他游戲復制這一成功并不容易。手游的生命周期遠低于端游,新游戲將最終會分流老游戲玩家。
所以這意味騰訊的游戲發展,的確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增速必然會放緩。

除了游戲之外,騰訊的另一個主要收入就是社交網絡和廣告收入,財報中顯示,這兩者加起來占了騰訊總營收的40.6%,接近游戲業務,對于騰訊而言,微信和QQ的用戶規模正在趨于飽和。
流量之王騰訊,還能靠著這波紅利走多遠,我們也不知道。
相對單一的業務場景,其實已經引起了騰訊的高層的重視,馬化騰開始給投資者打預防針,在財報發布時,他說:“我們正在大幅增加于視頻、支付、云、人工智能及智慧零售等領域的投資,這將會在短期內對我們的盈利有些影響,但我們相信這些投資能為我們帶來長遠價值及增長機會。”

不過對于投資者來說,長遠價值和眼前利益,他們到底想要哪一個,就不太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