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手游市場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在“不出海就出局”這一口號的號召下,國內大小游戲廠商紛紛以不同方式加入了全球市場競爭。然而根據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GPC)、伽馬數據(CNG)、國際數據公司(IDC)聯合發布的《2017
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17年國內自主研發游戲的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增長率僅為14.5%。對比2015年的72.4%和2016年的36.2%,數據信號似乎標示著,海外市場也正在漸漸飽和。

2017自主研發網絡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
數據來源:2017中國游戲產業報告
但中國游戲出海之路未必像數據顯示的這么“喪”,從樂觀的角度解讀各項數據,不難發現,國內游戲企業已經逐漸在海外占據了一席之地,中國廠商的產品屢見各國榜單。為了能夠在這個千億市場中盡可能地占據優勢地位,國內大小廠商祭出各自的“法寶”——
投資并購:“不差錢”玩家優選
對行業巨頭而言,資本出海是通過產品精耕細作以外,快速布局海外市場的一個好選擇。以國內游戲界的龍頭企業騰訊為例,Sensor
Tower所發布的2017中國手游廠商海外收入TOP10榜單中,沒有出現騰訊或任何一款騰訊嫡系產品,但事實上騰訊穩穩占據了國內游戲廠商海外收入的榜首。這是因為騰迅的海外收入很大部分來自于其眾多獨立運行的海外子公司。以2016年被收購的Supercell為例,作為目前全球范圍內最具創造力的手游公司,Supercell旗下《皇室戰爭》、《部落沖突》兩款手游2017年全年收入均達到12億美元,僅次于《王者榮耀》在內的三款產品,分別位列全球手游收入排行榜第四、第五名,為騰訊的海外收入貢獻了極大的助力。

2017中國手游發行商海外收入TOP10
數據來源:Sensor Tower
然而收購Supercell這樣的大勢企業,恐怕是只有騰訊才玩得起的“資本的游戲”。相較之下,選擇在某些領域具有優勢的廠商進行并購,通過并購彌補自身不足,是更實際也更考驗投資眼光的選擇。
目前巨人網絡在海外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是其收購的棋牌廠商Playtika,這家廠商幫助巨人撬動了中國廠商普遍缺席的海外棋牌市場,成為其海外收入增長的一大突破口。2016年游族網絡收購歐洲游戲研發商Bigpoint,則主要看重后者深耕歐洲本土市場多年所積累的開發運營經驗和超強市場滲透率。收購完成后,游族與Bigpoint在歐洲市場聯合力推《女神聯盟2》,Bigpoint憑借其地緣優勢與研發實力,與游族發揮協同效應,幫助《女神聯盟2》迅速打開局面,成為游族在歐洲市場的支柱產品之一。
跨國合作:以彼之長補我之短
然而資本出海雖有千般好,對于大部分廠商而言,始終是小眾且高門檻的選擇。為了迅速進入區域市場,中國廠商更多地選擇了與海外企業聯手。這樣的合作,一方面利于節省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夠充分發揮合作企業的本土優勢,對于克服國產游戲在海外水土不服的病癥頗有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Sensor
Tower發布的2017國內廠商海外收入榜中,上文提及的游族網絡位列第四,其旗下ARPG手游《狂暴之翼》進入全球多個地區收入排行榜TOP10,在SLG大行其道的現狀下成為一匹黑馬。對此,游族網絡總裁陳禮標介紹到,游族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游戲出海領軍企業,優選頂級合作伙伴深耕區域市場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如《狂暴之翼》的背后便有著愛爾蘭游戲服務提供商Keywords集團的全球發行本地化、QA等專業服務的支持。日前愛爾蘭副總理科文尼訪華期間見證了游族網絡與Keywords集團的合作簽約,也側面證明了中國游戲廠商的海外合作越發形成規模,并已受到政府官方的重視。

愛爾蘭副總理科文尼(左)與游族網絡總裁陳禮標(右)會談
事實上,在眾多案例中,資本注入與合作之間已經是密不可分,青睞于直接并購的大廠有著星羅密布的合作網,中小廠商也越來越多地嘗試投資海內外的上下游企業。
或許陳禮標在與愛爾蘭副總理會面時提出的“1+N”歐洲戰略能很好地概括中國廠商如今的出海策略:圍繞一個總部,建立或并購多個子公司及發行團隊,同時建立起多樣的合作關系。以這樣的綜合性策略出征國際市場,才是中國企業破解全球市場紅海化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