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幣圈來說,上個周末過得并不輕松,從上周五開始,整個虛擬幣市場尤其是比特幣進入暴跌的狀態,散戶投資人跳樓的心都有了,各種項目分享群也開始歸于沉寂。

經過兩天的持續走跌,在今日凌晨4點左右,比特幣價格一個小時強勢上揚1000美元左右,雖然相比下跌前的9000美元還是有點差距,但多少還能有些安慰作用。很多“韭菜”都表示,這次的強勢上揚可能來源于信仰者的充值。但在投機市場混久了就會明白,抄底幾乎是一個近乎應激反應一樣的動作。
不過,最近虛擬幣市場的幾次價格震蕩都有一個如影相隨的存在——謠言。
上周,最大的烏龍來自“金色財經”國內首發的所謂“騰訊20美元投資瑞波幣,與Ripple展開技術合作”。該消息來源于國外媒體Ripple News Tech的報道,但實際上,早在去年12月,XRP CHAT論壇上就有用戶發布了相關的帖子,當時并未引起關注。
“我堅信微信支付正在使用Ripple技術,并最終有可能采取XRP來解決跨境支付難題。”

經由“金色財經”的報道,國內各個媒體也開始跟進,由于騰訊官方回應“不太及時”以及張軍的朋友圈發得比較晚,XRP已經被利好消息影響拉升了超過0.1美元,等到主流媒體后續跟進鵝廠的回應之時(僅相差半個小時左右),XRP的直線下跌也套牢了不少散戶,損失10萬以上的“韭菜”也并不是不存在。 
就在這短短幾個小時里,一則涉及鵝廠的謠言左右了XRP的價格走勢,暴跌之后,黑莊利用假新聞割韭菜的猜測就開始流傳出來。但回頭想想,虛擬幣市場本就類似于股票市場,投機成分更多、風險更大,在目前這種政策模糊、熱度居高不下的市場環境中,一手信息幾乎決定了投資的成敗。更何況,FB、Twitter等大平臺禁止比特幣相關廣告的消息對幣圈來說是也確實是利空的消息。
即便根據《莊家杜均》一文的報道,作為隱形莊家的杜均一手掌握發聲渠道“金色財經”,一手占據交易所股份,一手參與私募投資(節點資本),可以說掌握了影響虛擬幣價格走勢的所有要素,但我們仍舊不能誅心。
為什么作為國內首發的金色財經面對如此重大的投融資消息只做搬運而沒有求證?為什么在跟進后續的官方回應中金色財經相比其他媒體報道更為滯后?這些沒有任何證據只能猜測背后原因的問題,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
如果這真的是一次造謠的話,拉上鵝廠、操縱幣價玩得可謂滴水不漏,但有玩得好的,就有東施效顰的。

上面這張圖想必也有不少圈內人看到過,這張帶有人民網logo、內容涉及“火幣網等交易所被取締”的截圖實際上只是人為PS的,但仍舊在官方回應前被大范圍傳播,實際上,稍微去人民網搜一下就會發現并不存在相關內容。有趣的是,官方辟謠是通過金色財經報道的,而這次金色財經報道的時機也更早,看來還是自家兄弟好說話。
不過,即便上述PS的低劣伎倆被識破,仍然有人在延續這種原始而粗獷的造謠方式。

這則所謂的報道依然是個重量級的消息,不過,主流媒體并未對此進行跟進,人民網官網依舊搜索不到相關的報道,首先對此辟謠的依然只有金色財經一家媒體。
如果綜合來看,這兩張圖片雖然沒有迷惑主流媒體,但是依然影響到了火幣官方幣種HT的價格走勢,僅16日一天,兩張圖片就造成了HT的大落與大起。

當然,作為一個投機性質的市場,影響虛擬幣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只不過新聞報道的威力更大,因為這些東西最能觸及到散戶甚至吸引圈外人入局做短線。而且,目前虛擬幣仍然是一個云里霧里的東西,普通人想要搞明白門檻比較高,相應的,造謠的成本就比較低。當然,這里面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從2016開始,自媒體成為所謂的“去中心化”的媒體趨勢,內容生產的門檻變低、整個行業的門檻也在變低,只要信息有爆點,不愁沒有傳播者。在削弱廠商對媒體的控制力的同時,造謠的成本也在變低。
所以,在這種輿論環境中,莊家利用信息不對稱操盤的難度或許有所下降,而作為散戶,確實需要一雙火眼金睛。當然,如果你真心想做一個虛擬幣的衛道士、信仰者,這些東西本就不會影響到你的決策。
但需要說明的是,真的能做到不管漲跌不賣出一個比特幣的或許也只有如陳偉星這樣的幣圈大佬,更多的人還是奔著財務自由、階級躍升去的。在幣圈金字塔底層的散戶大多數還是很務實的,所謂信仰,只是昂貴的上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