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句話放在唱吧CEO陳華身上格外的合適。
走在創業的路上,陳華始終把“玩”字掛在嘴邊,將產品做得越來越有趣。初見陳華,他給筆者留下了這樣的印象:一個專注于將音樂與技術相結合的男人。
最近熱愛音樂的筆者發現唱吧最新上線了“一鍵修音”功能,聲稱能夠修正用戶錄制歌曲中的走音跑調、不合拍等問題。帶著種種疑問,筆者與陳華進行了一場對話,涉及一鍵修音功能、技術以及未來,我們聊了很多。
玩得轉音樂,卻稱自己是“不懂”音樂的技術員
唱吧APP創立于2012年,上線第五天就沖到了蘋果App
Store中國區第一名,如今移動K歌行業用戶滲透率名列前茅,不斷迭代更新的唱吧也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在與陳華對話前,筆者查看了唱吧App在應用商店中的更新記錄,發現其去年更新頻率幾乎達到一月一次,這在創新成本與日俱增的當下顯得有些另類,唱吧不斷解鎖新玩法的創意究竟從何而來?
“滿足用戶‘好玩’的需求以及靠譜的技術團隊”,陳華首先用一句話回答了筆者的提問,但這背后的故事卻并不簡單,要知道滿足用戶一時“好玩”的需求容易,但想堅持下去還需要對產品持續鉆研的團隊來支撐。
雖然唱吧被定義為社交K歌手機應用,但陳華作為其創始人,曾是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碩士生、搜索引擎技術佼佼者,喜歡聽歌,卻不會唱歌,他的技術團隊也如他一樣。
“一群沒有做過音樂、唱歌也并不好聽的技術人員,卻還在花式玩轉音樂,想要贏得無數麥霸的心。”陳華這樣調侃自己的團隊。
“一鍵修音”操作看似簡單,但技術挑戰也是存在的。這其中包含兩方面,首先是音樂的專業性;其次則是“一鍵修音”所涉及到的算法并不少。
陳華對速途網透露,“一鍵修音”功能雖然剛剛上線,但在2017年初便被提上了日程。可以想象,用一年時間打磨出的功能,其團隊承受的壓力必然不小。陳華肯定了筆者的觀點,并笑稱團隊負責人曾稱該功能僅研發就至少需要6個月的時間,還有可能面臨失敗。
不可否認,盡管“一鍵修音”功能的推出無論是滿足用戶,還是在唱吧一直倡導的社交屬性、增強用戶黏性方面都是一件好事,可在算法面前,國內尚未出現成熟的案例,陳華與團隊四處求經后發現,現有的技術遠遠達不到真正在產品上線的水平,只能自己做。
好在,陳華與技術團隊頂住了壓力,從相關音頻模式識別實驗室挖掘人才組建團隊,投入千萬成本用于研發。同時,唱吧在站內外組建了一百人左右的唱吧體驗官團隊,用“更靈的耳朵”來對唱吧上線的新功能進行評判。在陳華的兩手抓之下,一鍵修音功能上線,迭代更新也未落下。
因此,在“一鍵修音”成功后,陳華很自豪地稱,自己是音樂行業最懂技術的人,而唱吧的技術也在行業里不容小覷。
做好當下,唱吧堅持音樂初心不變
如今6歲的唱吧已經完成了多輪融資,
對于陳華來說,從酷訊到唱吧,十多年的創業經驗讓他懂得,創業之路需要時間表,但同樣也要懂得順勢而為,唱吧當務之急還是走好現在的道路。
大概也正是因為陳華的態度,唱吧在自己的道路上走的很穩,并始終堅持著做音樂的初心。
近幾年來,直播與短視頻成為風口產業,歌曲與舞蹈在這些平臺上并不少見。唱吧作為行業內很早推出唱歌、跳舞直播功能的APP,與相似平臺產生競爭關系是難以避免的。在這種情況下,陳華認為唱吧之所以能夠吸引眾多用戶,原因之一就是堅持以唱歌為主,所以無論是什么形式,最終都要回歸唱歌。
在去年,與音樂相關的平臺開始相繼轉型。打造明星紅人,并推出原創音樂內容成為最普遍的玩法。
唱吧自然也將打造明星紅人一事提上日程,不過陳華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扶持一兩個明星紅人并不是唱吧的最終目的,打造一個更加開放的平臺,讓眼下還沒有被關注到、認真唱歌的人,能夠有一天站在主流熒幕前,這是唱吧在努力的東西。
“我希望在通過唱吧平臺走出去的紅人,都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陳華堅定地說出了他對于唱吧紅人的希望。
關于原創音樂內容,速途網了解到,唱吧在2016年左右已經開始積累原創音樂資源。在陳華的眼中,這些版權離盈利還很遠,目前所做的更多的還是情懷。
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陳華自然也有引領行業的想法。在用戶滲透率已為第一的情況下,陳華稱,唱吧的未來要想有更多的想象力,技術就必須要緊跟時代,不錯過任何一個機會。
目前,一鍵修音已涵蓋人工智能,唱吧將會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上發揮更多想象力。
后記:
在唱吧CEO身份之外,陳華卻又展現了不一樣的一面。對于唱歌,他是又愛又恨,喜歡音樂卻又自侃唱歌不好聽的他,更愿意當一個聽眾與發現者,瀏覽唱吧推薦界面幾乎成了他的日常。目前唱吧正在培養的紅人中,也不乏有被陳華直接發現的。
在這場對話中,筆者感觸最深的就是陳華的自信與沉穩,談及技術時神采飛揚,談及唱吧未來時又穩中求進。唱吧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