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行業政策的不斷開放、優質資源的迅速聚合、高新科技的逐步落地,互聯網醫療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對于行業來說,市場空間還很大,但競爭也很激烈。成立于2015年的和緩醫療,在這片市場上,究竟有著怎樣的競爭優勢?又將依靠什么在行業里立足呢?
1月14日,和緩醫療發布“和緩視頻醫生”APP,會后速途網等多家媒體與和緩創始人兼CEO李宇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針對和緩在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布局進行了詳細的解析與探討。
糧草已備好,和緩將向C端發力
和緩醫療是一家提供互聯網醫療咨詢服務的醫療服務提供商。在分級診療逐漸成為醫療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時,和緩以“互聯網+分級診療”的形式切入互聯網醫療行業。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三周年的和緩醫療已在2017年5月完成了由IDG領投的A輪融資,融資金額達到數百萬美元。據李宇透露,和緩還有一輪融資并未披露。雖說沒有具體公布,但可以看出的是,和緩資金還是充足的。
在此之前,和緩采用D2D模式,推出“和緩名醫”APP,連接專家資源和基層醫院醫生,讓患者在基層醫院就能享受專家診療服務和治療方案,解決醫療資源錯配問題。目前和緩已經和多家三甲醫院專家建立了合作關系。
對于李宇來說,分級診療最終還是要面向C端用戶。根據速途研究院《2017年上半年互聯網醫療行業分析報告》顯示,40.5%的患者在生病后第一時間會選擇上網查詢了解或使用醫療APP進行問診。這樣的用戶規模,不容錯過。
然而由于全科的覆蓋面實在太過廣泛,對于一個剛切入醫療行業的公司來說并不容易。所以李宇選擇以“和緩醫生”為先鋒,先行構建專家平臺,再向全科平臺推進。
此番發布的新產品“和緩視頻醫生”和緩醫療便是為全方位滿足新時期用戶就醫需求、在專科服務基礎上推出的7*24小時全科醫生視頻咨詢服務。李宇表示,和緩目前打通的醫生資源庫,將作為直通合作為C端用戶服務。
和緩跨界是劣勢也是優勢,市場競爭將推動行業發展
在創立和緩醫療之前,李宇并非是一個專業的醫療從業者,這一點是和緩的劣勢也是優勢。由于專業性較弱,和緩用兩年半的時間才整合出現在的三合一模式。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和緩選擇用服務體系來破除行業的信任門檻,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
近年來,隨著多方資本涌入互聯網醫療行業,互聯網醫療企業相繼誕生,其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遍布多個醫療分支。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的同時,同質化現象出現,家庭醫生、在線咨詢等成為各家APP的關鍵詞。
目前視頻醫生的概念尚未普及開來,但在同質化的趨勢下,這一服務也將會出現在其他APP中。然而李宇希望有人能夠和他做同樣的事情,他認為視頻醫生應該是習慣層面的事情,當大家都來參與其中時,將有助于視頻醫生的模式被更多人接受。
李宇說“首先就是市場足夠大,同質化在一定程度上會驅使我們有更多的新模式;其次專業性較弱反而使我們構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認知門檻。視頻醫生服務,是我們通過三年的摸索才形成的,這其中也經歷了不少困難,其他企業想要涉足也需要經歷一些困難才能成事。另外就是推出一個新的業務,需要CEO足夠上心。所以我們并不擔心,反而歡迎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
醫生資質如何權衡?和緩說自己要走“正軌”
互聯網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逐漸擴大,對傳統醫療起著深刻的影響。然而,這個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卻仍被束縛,相對于快速增長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數量而言,相應的監督管理卻難以跟進。
醫生醫院資質、藥品質量以及電子處方等方面仍缺乏保障,線上線下醫療服務對接無法融合,難以為患者提供切實可行的醫療診治服務,使得互聯網醫療的優勢遲遲無法全面體現,互聯網醫療行業魚龍混雜現象明顯。
基于此情況,李宇表示,自己將從根本上采取措施來解決此類現象。具體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和緩虛擬醫院中的全職醫生將由經過嚴格甄選的高年資專家和和緩自身招聘的醫生組成。在APP中,有相應的入口可以查看醫生的資質。
2.和緩選擇以會員收入作為自己的盈利模式,在虛擬醫院中,全職醫生的收入有相應的評定標準,醫生的收入取決于他服務的會員,最終以激勵機制取代灰色收入。
3.和緩未來不會直接在線下開設醫院,而是通過與醫院合作的方式,為醫院提供一個可以篩選病例的流量平臺,為有需要的病人實現病例與科室的精準匹配。
“野心還是有的,只是我們要慢慢來。”李宇說。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醫療也需要根據人們的消費習慣進行升級。此次和緩醫療由B端向C端過渡,意味著和緩業務將進一步擴展,在打通產業鏈方面也會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