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速途研究院發布《2017年生鮮電商市場報告》指出,生鮮食品的高頻率消費,使得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僅在2017年,市場交規模達到1650億元。當然,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下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激烈的競爭讓不少商家被迫退出,而堅持下來的,依靠雄厚的資金補給,在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嘗試走出全新的且適合自己的路。

生鮮行業難掩之痛
難于保鮮且存儲成本高一直是生鮮行業難以解決的痛點,也讓盈利一直變得很艱難。數據顯示,2016年有88%的生鮮電商平臺處在虧損狀態。而且生鮮價格受供需關系的波動影響較大,季節、環境、區域等因素使得產品價格差異顯著。為了追求新鮮度,原料供應和物流都需要很高成本。雖然冷鏈物流技術可以提高產品保鮮時長,但因其高昂的成本也讓一些小的公司入不敷出,難以為繼,因而面臨倒閉的風險。
資本的強勢,小商家被并購或出局
生鮮電商平臺從誕生至今所走之路可謂曲曲折折,企業一直在摸索中前進,努力尋找盈利的支點。2016年生鮮電商迎來了大洗牌,不少曾經當紅的生鮮電商品牌也不過是曇花一現,陸續在虧損中宣布倒閉,成為大眾茶余飯后的談資。而歷經風浪后依舊存活的生鮮電商中,不是巨頭之子就是已經選擇投靠巨頭,依靠雄厚的資金和資源優勢保駕護航是生鮮電商存活的必要法則。天貓喵鮮生和京東生鮮一直占據生鮮電商市場的主流。每日優鮮的5輪融資中,騰訊占據3次;易果生鮮接受天貓投資,進入了阿里戰隊;天天果園牽手京東,此外還有誕生于順風的順豐優選,皆擁有強大的后臺支持。
最終格局:巨頭之爭,線上線下全面布局
借著新零售的風口,生鮮電商加速線上線下的全面布局,其中,盒馬鮮生便在2017年大火了一把。店內全方位的智能化處理流程,使購買過程變得高效便捷;此外,還提供店內烹飪就餐區域,30分鐘配送時間更是讓用戶稱贊不已。生鮮電商不僅僅限于網上選購商品,更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冷鏈物流等技術密不可分。當然,在阿里投資了盒馬鮮生之后,騰訊也入股永輝旗下的超級物種,意在這一領域博得一個席位。
在2017年末,京東7fresh生鮮超市正式落戶亦莊,而網易的四季生鮮近期也在全面布局,還有蘇寧的蘇鮮生也在多個城市安營扎寨,開疆拓土。生鮮電商市場歷經風雨飄搖之后,迎來了全新的模式,未來幾大巨頭的斗爭,也讓市場彌漫著不同以往的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