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育授課場景搬到線上叫知識付費,是換湯不換藥炒概念還是真的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
今年九月,蜻蜓FM完成了E輪及以后的融資,由微影資本和百度領投,總額近十億。這不只是音頻平臺受到資本的關注,更是背后的知識付費,內容付費得到資本的青睞。十月份,真叫盧俊——一家地產領域的知識付費內容方獲得千萬融資。

無論是近幾年興起的得到、喜馬拉雅、蜻蜓FM等內容付費的平臺還是各類知識付費的課程,創投圈似乎看到了一個巨大商機,資本紛紛進入,咪蒙也做起了:“如何讓你月薪五萬的”線上課程,推出后受到專業人士的詬病。
平臺與內容哪個在未來更有潛力,到底是偽命題還是真商機?
互聯網以我們意想不到的速度發展的同時,也猝不及防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認知事物的態度。當衣食住行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時,我們發現,日常離不開的教育也由線下搬到了線上,比如現在經常提到的知識付費,內容付費概念,也就是教育形式的改變和升級。
資本加持與用戶需求催生了內容付費行業的發展
與知識有關的一個詞,“知識焦慮”在今天被提的越來越多。無論是為了談資,飯桌上聊天有足夠逼格也好,還是在工作學習中深感不足不斷充電也好,焦慮一詞已成為一線城市奮斗青年的口頭禪。伴隨焦慮的,知識焦慮就成了大家付費訂閱各個大V內容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年在付費內容的訂閱上大概三四千”“感覺很值得,你想,去聽一個北大講授講經濟學,一個演講得多少錢,并且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去。但是搬到知識平臺,只要199元就可以聽300多節課,超值了。知識服務實際是借助移動互聯帶來的知識普惠,善莫大焉。”一位得到的重度用戶稷下小白在采訪中談到。
相應的,當用戶的使用習慣發生改變,使用移動支付,互聯網付費也已成為習慣。稷下小白在采訪中告訴娛樂聚焦:“經常用的知識付費平臺是:得到。每天花費在得到上的時間大概有一個多小時,主要是通勤途中聽音頻,有時也會看電子書。”

(圖為稷下小白在得到上的學習記錄)
近年來,得到、在行、分答、千聊等知識付費平臺逐漸得到資本的認可,以及內容生產方自媒體大V拿到資本的投資,用戶的追捧、資本的青睞,給相關知識付費的平臺和內容生產方給予了肥沃的生長土壤。互聯網用戶花費在內容上的金錢越來越多:付費意愿提升,
付費市場收入提高,也是內容消費升級的提現。
從用戶對內容的要求,從“有什么看什么”,升級為基于自身身份,追求 同一的價值觀、情感認同,乃至關系的連接。未來的內容必須能夠滿足
用戶這些精神要求。比如,羅振宇的粉絲,用得到的用戶必然代表了一種身份認同。稷下小白在采訪中告訴娛樂聚焦:“在用得到聽課的過程中群體性學習,無形中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和動力。因為都是在線的,每堂課有多少人聽過了都會看到這個數據,如果自己沒學就會感到落后。”
隨著我國人均GDP在2013年突破7000美元 大關,國民開始追求高品質的愉悅生活,價格不再是購買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消費從
基本需求向時尚化,個性化,健康化的高級需求進行轉變,內容的“中產需求”得到
釋放。稷下小白跟娛樂聚焦聊到:“在使用得到聽課時,學友來自五湖四海,里面臥虎藏龍,從那些高水準的留言可以看出來,同學很棒,自己學起來很帶勁。”云威大數據在網絡消費研究報告中指出,從消費層次看,享受型消費增長
(4.2%)顯著快于生存(3.7%)和發展型消費(1.67%)。
平臺很難再起,內容方還有機會
以太資本財務顧問陳潤楠告訴娛樂聚焦,:“新的知識付費的平臺機會越來越小,內容提供方還有機會得到資本的認可。”真叫盧俊是陳潤楠在以太負責的項目。今年拿到天使輪投資,數額近千萬,由梅花天使領投,豐厚資本跟投,以太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
“真叫盧俊”屬于房產領域的自媒體,創始人盧俊是在房產公司工作了十年以上,寫過多年的房產文章,無論是資源還是專業上都可以做一個房產方面的KOL。具備了專業知識,行業資源以及精準的粉絲受眾群體等條件后,同時,房產領域的KOL,是一個可以直接誘導消費的領域。
以太投資顧問陳潤楠在采訪中聊到-“知識付費本身市場夠大,衣食住行方面,對于買房的人來說,他們需要得到一個比較專業的指導,‘真叫盧俊
’抓住了機會。可以提高用戶購買的決策率,直接誘導消費。” 這種直接可以解決問題的內容具有更大機會。
那么,為內容方提供傳播渠道的平臺,也相應地獲得了資本的青睞。比如,喜馬拉雅、蜻蜓FM、小鵝通、千聊等平臺,就像今日頭條、大魚號、企業號等自媒體平臺,為自媒體創作者提供了生長土壤一樣,承載了龐大的知識付費內容創作者。
另外,在我們生活的剛需衣食住行等方面,在“住”的方面,鮮有專業的KOL、知識付費的內容方出現,同時也是我們生活的剛需領域,由此,真叫盧俊抓住了機會,目前粉絲有十萬以上。
那么,對于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傳播渠道的平臺來說,足夠好的調性,能夠為內容供給者提供更多的流量,得到更多的傳播推廣,才有更多機會。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平臺頭部效應明顯,以太財務顧問陳潤楠告訴娛樂聚焦:“內容方機會更多,新興的平臺如果想突圍已經很難了。”
馬太效應明顯,剛需垂直內容是未來發展趨勢
對于提供知識的大V而言,粉絲認可度高的大V頭部效應顯著。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大V已有粉絲基礎后,后來者居上且同質化的內容很難得到新的認可和關注。就像日益發展的為自媒體服務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平臺,爭搶大V的時代已經過去,自媒體內容與知識付費的邊界性也越來越低。
從“真叫盧俊”來看,也是有自媒體發展成型的知識付費領域,當內容的專業性足夠高,且粉絲粘性強的情況下,足以發展知識付費。對于知識付費來說,單純靠線上授課變現能力是很有限的,一節課十幾幾十塊的費用,盈利天花板很低。線上課程是一個打響個人名氣的方式,靠這樣的方式,線下授課,一次出場費或許比講幾次課的回報更高。”
2017年4月26日是盧俊創業滿一周年的日子,當時盧俊的團隊已有7個成員(目前11人左右)。為兌現承諾,他舉辦了一場大型線下講座,800張425元/張的門票銷售一空。后來從線下再到線上,真叫盧俊在喜馬拉雅、分答、網易等平臺上開始了付費課程,走向知識付費領域。
真叫盧俊雖然創始人個人IP效應不明顯,但是內容抓住了用戶剛需,從內容過硬的維度切入知識付費,用戶高度集中精準,也是知識付費領域中未來發展的關鍵機會。當名人IP效應明顯,頭部效應顯著的時候,依靠精準細分的垂直領域也是未來知識發付費的發展基礎,同時門檻與垂直領域的專業性會相對更高。
以太資本財務顧問陳潤楠在采訪中談到:“除了房產領域的知識付費外,可以解決用戶剛需的內容更容易獲得資本關注”。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結果導向已經成為人們慣性的思維方式,例如應試類的教育課程,也許內容不夠有趣,但是可以直接解決用戶問題,得到資本關注。從用戶角度來說,知識類課程所輸出的內容可直接精準解決用戶痛點,才是知識付費盈利的關鍵所在。
《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中提到一個觀點:“我們應該像孩童一樣,敞開心扉去面對未知的事物,同樣,人不應該被自己所知的東西束縛住。這個理念叫做“初心”。如果你壓制住了初學者的心態,那就很容易重復自己的老路,而不是去開拓新的疆土。”在每人每個企業都在加速奔跑的今天,我們內心的強烈需求,是每個行業最大的商機。
注:文章來自娛樂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