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安卓手機的“全面屏”,小米不僅推出了這個概念,更說服谷歌開放了更大長寬比以及圓角屏幕的授權。從最初小米MIX初代“全面屏”的驚艷亮相,再到小米MIX2“全面屏2.0”的量產落地,一直將全面屏定義為:“正面仿佛全是屏幕,手中仿佛握著一塊玻璃”,可以說也是最接近于我們對于全面屏的理解。

然而,隨著“全面屏”概念的爆發,供應鏈將18:9的屏幕大批量產,重新定義了“全面屏”,并廣泛被廠商所采用,少了“異形、柔性、定制”,換來的是低廉的價格與大量的出貨,成為唾手可得的外觀迭代新特性。在紅米5/紅米5
Plus發布會上,小米總裁林斌表示:“既然大家都這樣做了(指把18:9屏幕當作全面屏),為什么我們不能做呢?”雖然言語中透著對于重新定義全面屏的調侃,但為了銷量與利潤,自己也不得不選擇放下自己對于全面屏的堅持。
作為林斌上任手機部總經理履新后推出的首款手機,紅米5 Plus能否兌現從“從賣手機到做手機”的承諾呢?本次磕機實驗室拿到的版本是淺藍色的高配版小米5
Plus,內存規格為4GB+64GB,詳細硬件參數如下:

外觀:正面全面屏、背面千元機

與市面上“主流”的全面屏手機相同,紅米5 Plus配備了一塊5.99英寸的18:9
LCD顯示屏,分辨率為2160*1080。由于千元機的定位限制了成本,被保留的額頭與下巴寬窄只能算中規中矩,但是更打的屏幕在寬度不增加的同時,換來了更多的顯示面積,在同系列機型上顏值有所提升。

圖左為紅米5 Plus,右為紅米Note 4X
翻到手機的背面,一股“千元機”的感覺撲面而來,標準的三段式設計,堪稱紅米Note4X的翻版。但在機身四個圓角與背部腰線的設計上相比紅米Note4X更加圓潤,實際握持手感要更加出色

紅米5 Plus頂部機身保留了3.5mm耳機接孔和紅外發射器。卡槽方面則采用了3選2卡槽,支持全網通。
總的來說,紅米5從外觀上非常像全面屏版本的紅米Note4X,但是在正面外觀以及握感上有所提高。
驍龍625:扶我起來,我還要再戰一年
在性能上,紅米5 Plus依舊采用了紅米Note4X上的驍龍625處理器,而標配版3GB+32GB的內存組合也是如出一轍。只是高配版的紅米5
Plus運存升級為4GB,更不容易發生內存吃緊的情況。

圖左為紅米Note 4X,右為紅米5 Plus
跑分方面,紅米5
Plus安兔兔跑分,GeekBench4單核成績、多核成績。在2017年末看,性能只能算是中低端,但得益于14nm制程,在功耗與發熱上表現出色。

在實際體驗環節,在高清模式下運行《王者榮耀》時,游戲幀率可以穩定保持在29幀以上,但是并不支持高幀率模式。而在運行對手機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大型3D手游,例如《崩壞3》、《小米槍戰》等,驍龍625則表現的有些吃力,卡頓現象比較明顯。
總的來說,紅米5 Plus在運行日常社交軟件以及小型的2D、3D游戲還是基本可以勝任的,只要你不是手游發燒友,對于手機性能要求非常高,紅米5
Plus還是基本可以滿足需要的。
拍照:成像效果滿足預期

在拍照上,紅米5 Plus主攝像頭采用了一顆1200萬像素,單位像素面積為1.25 μm,在暗光下理論上可以獲得更好的成像效果。

在實際體驗中,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看到畫面明亮部分解析力表現出色,畫面純凈度也較高。但是相比旗艦手機,寬容度與色彩飽和度要略遜一籌,大橋下面暗部細節已經黑成一片,天空的實際顏色也要比肉眼看上去淡一些。

在這組室內樣張中,雖然光線效果并不強,但得益于大像素的優勢,畫面整體細節保留的不錯,只是在色彩還原上依舊要清淡一些。

而在這張光線比較復雜的燈箱場景,雖然暗部細節略有丟失,但畫面整體看上去還是比較純凈,整體表現出色。

而在這組夜景樣張中,憑借大像素的優勢,紅米5
Plus表現出了不錯的解析力和色彩還原,不過放大后還會存在細節模糊與偽色噪點,不過對比同價位千元手機,這樣的表現已經算比較出色了。

前置攝像頭方面,紅米5
Plus采用了一顆500萬像素攝像頭,并額外增加了一顆前置柔光燈,得益于這顆柔光燈,在光線微弱的夜晚或是室內,終于可以拍清楚人臉了,效果也要好于屏幕閃光。
總的來說,紅米5
Plus的成像水平還是符合我們對于千元機的預期,屬于同價位的中上水平,正面柔光燈的計入也讓愛自拍的人找到了隨時隨地自拍的理由。遺憾的是,紅米5
Plus并沒有采用時下流行的雙攝像頭設計,因而也就沒有人像背景虛化等功能,雖然這些功能并非剛需,但既然小米已經決心把“全面屏”下沉到千元機陣營,把“雙攝”也下沉成為千元機的標配其實也未嘗不可。
系統:仍然需要優化
紅米5 Plus預裝了基于安卓7.1.2開發的MIUI 9.0穩定版系統,在幾天的體驗過程中,目前app的兼容性已經基本不成問題,但是小米在紅米5
Plus的優化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間。首先是指紋后置,若加入人臉識別功能,對于平放或是車載模式下解鎖會提供更多的便利。

另一方面,MIUI
9為了提高屏幕的占用率,雖然提供了隱藏導航欄的選項,但是并沒有提供相應的手勢作為補充,每次需要使用導航欄時,還要增加一步上劃呼出導航欄的操作,讓操作變得更加繁瑣。筆者認為,這種為了美觀而犧牲便利的做法,實際上并不能帶來更好的體驗,希望小米在未來的更新中能做出相應的優化。
充電&續航
大電池作為紅米系列的一大特點,紅米5
Plus也同樣采用了一塊4000mAh的大電池,配合驍龍625的低功耗特性,在中高頻次的使用條件下依然能夠堅持一天,續航體驗讓人滿意。

在充電方面,手機標配了5V/2A充電頭,手機半小時充電26%,一小時充電53%,0-100%充電總共用時148分鐘。約兩個半小時的充電時間并不算短,但是在大電池的加持下還是能夠輕松堅持到晚上睡覺時才開始為手機充電的。
總結:全面屏進入“高貴不貴”時代
總結紅米5 Plus,作為小米首款“千元全面屏”產品,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意料之中,從處理器、到內存、再到電池容量,幾乎就是在原先的紅米Note
4X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塊全面屏。更遺憾在于小米與高通的關系,沒有首發驍龍630,只是用了一塊已經推出了一年的驍龍625。筆者大膽預測,隨著2018年高通新的處理器的推出,紅米系列屆時還會有新的機型迭代,甚至會在“全面屏”之后,將“雙攝”普及至千元機陣營的新品。

就目前來說,結合紅米5 Plus
999元的起售價格,依舊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手機,全面屏的加入也帶來了更好的觀感,大電池保證了續航。對于安卓玩家來說,是一個好的備用機的選擇。而對于那些性能要求的不高、單純想要一款大屏幕、長續航、價格親民的手機來說,作為主力機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