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1月23日(報道:李楠)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創造了1682億元銷售額的新紀錄,漲幅為39.4%,超越2016年雙11漲幅,實屬不易。同時,今年雙11相比此前在交易體驗、物流等方面更加順暢,這得益于阿里巴巴對于雙11背后的技術升級。

圖注:阿里巴巴CEO張勇和同事一起迎接雙11開場一刻
包攬4.1億張海報的AI設計師“魯班”
在雙11前夕,阿里巴巴曾放出一組AI工牌照片,包括魯班、店小蜜等在內的智能機器人準備亮相,它們將在雙11中承擔挑選貨品、導購推薦、客服、設計海報、巡邏機房、管理倉庫等任務。

“魯班”在2016年雙11首次亮相,制作了 1.7
億張商品展示廣告,商品的點擊率提升了100%。在阿里巴巴技術不斷升級的當下,“魯班”在今年雙11的表現吸引了人們的關注。據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雙11“魯班”智能機器人總共生成了4.1億張海報,每秒可以生成8000張海報,最多的一天生成4000萬張海報。
可以想見,如果將4.1億張海報交給人工來制作,這將是一個大工程。
據“魯班”負責人樂乘表示,這些海報的設計風格均由機器學習,實現了“千人千面+千貨千面”。具體來說,“魯班”通過挑選海報風格、商品圖片、自動生成等步驟制作海報,設計與投放均由機器完成。

在阿里內部有一個說法,去年“魯班”設計水平是P4的水準,而今年已經成長為P5,是什么讓“魯班”實現了升級進化?
樂乘表示,設計水品提高的核心因素主要在兩個層面,首先是數據層面,去年“魯班”沒有大規模使用,此后設計師們對于“魯班”不斷進行訓練,練習不同的設計風格使得“魯班”的設計水平提高;其次則是算法層面,阿里巴巴對于圖像識別、檢測的計算模式進行了很大改造,使得算法效果提升。
關于“魯班”的設計原理,樂乘認為跟“下圍棋”有點像。他說道,下圍棋本質上其實是在給一個棋盤里面放黑白兩個棋子,只是下的時候找到合適的位置擺進去,擺的時候保證每一步勝率最高;而魯班也是在一個網格化里面放各種各樣的設計元素,比如畫一個衣服,畫一個葉子,畫一個圖形,其實也是要在合理的位置把圖像擺在合適的涂層跟位置上,系統最底下有一個海量的設計元素庫,組成設計最小素材,最小單元,中間設計一套算法把它擺進去。最后則是結果評估,設計的好壞讓機器進行評判。
可以看出,阿里巴巴通過不斷地技術升級,實現了“魯班”的進化,“千人千面+千貨千面”的海報也促使了商品更加精準地觸達用戶,從而構成交易,或許這也是今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銷售額增長的秘密。
雙11當天對話1億次的店小蜜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今天云棲大會上曾說,因為相信,所以看見。伴隨著技術升級,一個新興職位也來到我們身邊,那就是“機器人飼養員”。據阿里巴巴介紹,目前“機器人飼養員”分為兩種,一種是在阿里體系內,另一種則是商家自己的飼養員。

店小蜜是阿里為商家開發的一鍵授權的客服機器人,一年365天7*24小時不間斷工作。從雙11預售開始,店小蜜單日對話量都在1000萬以上,是首個日對話量達到千萬量級的服務機器人,刷新歷史紀錄。在過去,一個店小二每天服務200-250個客戶,現在店小蜜一天能服務350萬客戶左右。
據海青介紹,阿里小蜜目前覆蓋了4個技術體系。首先是服務,包括PC端以及無線端;其次是升級服務,在售后服務體系以及導購方面表現突出;然后是通用助理的服務;最后是閑聊,聊天的場景目前面向阿里本身自己的30多個部門、行業和消費者的一個賦能的體系。
有了店小蜜加持的本次雙11,使得商家與消費者溝通更加高效。據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顯示,本次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智能客服共服務4000萬人次,對話總量超過1.2億,店小蜜雙11當天總對話量為1億次,店小蜜接待人次占全網接待用戶的12%,店小蜜咨詢成交GMV占比超過15%,此外阿里小蜜接待人次為904萬,服務解決率為93.1%。
可以預見,也許未來的雙11擔任客服的將全部是機器人,大量解放的客服人力將為企業在其他方面創造更多的價值。
精準預測包裹送達時間的秘密
雙11的銷售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受物流體驗影響,商品配送時間過長是消費者在過去對于雙11吐槽最多的,同時物流承載力也具有天花板,伴隨著銷售額的增長,物流壓力也在不斷增長。所以,如果在銷售額增長的趨勢下,保證物流速度,避免給消費者帶來物流產生的不良體驗,便是菜鳥網絡一直在探索的。

今年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銷售額再創新高,一共產生8.12億個訂單,包裹數則會增多。雙11當天,菜鳥網絡總裁萬霖介紹道,為了做好雙11物流,菜鳥協同了包括倉配、快遞在內全國將近3000萬平方米的倉庫、分撥、配送點,超過300萬物流人員,18.8萬個快遞網點,近3萬個末端驛站、20萬組自提柜、超過10萬個快遞代辦點。能夠實現訂單的準時送達,還得益于菜鳥背后技術能力的升級。
據菜鳥網絡邱濤表示,今年雙11從4個角度對于物流進行了升級,首先是網絡規劃,消費者希望商品能夠更快地到達自己手中,因此菜鳥網絡劇提前好幾個月便根據此前積累的大數據(區域、消費習慣特點以及訂單分布),以及對雙十一整個包裹數量的預測,決定準備多少個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倉庫內還配備了大量的AGV(搬運機器人),減少對于勞動力的依賴。
第二點升級則是表現在選品方面,菜鳥通過以往積累的大數據,為商家提供商品組合的推薦,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提高客單價,此外還能夠提高倉內提貨效率。第三點升級在于貨品入倉,菜鳥從系統上面和運營層面為商家提供了很多入倉的服務,采用最大化、集約化的運作方式。
最后的升級則是體現在動態路由。在大量訂單涌入時,菜鳥會將訂單根據當前網絡情況,動態調整到其他的倉里面作業。動態路由一直在做計算,在雙十一當訂單下來之后,特別是在峰值特別高峰期的前幾個小時起到了非常非常大的作用。
小結
雙11已經誕生9年,每秒產生的交易數相比第一年已經實現800多倍的增長,在這背后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來支撐。阿里巴巴從09年開始布局云計算,13年成立菜鳥網絡,且大力度投入,如今協同效應已經顯現。
可以說,在云計算以及機器智能的武裝下,雙11的阿里味兒更加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