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宜人貸、信而富、和信貸、拍拍貸、趣店先后登上美股,樂信集團11月14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招股書,計劃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IPO上市,股票代碼為“LX”,擬籌集最多5億美元資金。
樂信起步于2013年10月上線的分期樂商城,而在此之前,分期樂也是以校園市場起家,但在三年后開始轉型,專注做消費分期。樂信集團旗下包括:分期購物平臺分期樂商城,互聯網理財平臺桔子理財以及金融資產開放平臺鼎盛資產。
根據樂信的招股書,其商業定位是在線消費金融平臺,把重點放在服務于中國受過教育的年輕人的信貸需求上,通過提供貸款產品與客戶一起成長,以滿足用戶不同階段的信貸需求。
一方面,樂信縱向的發展模式使得其的客戶粘度相對較高;另一方面,樂信執著于分期電商業務和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利率,使得其盈利水平較低。
縱向發展的業務模式
在消費金融領域,絕大多數垂直平臺在方向選擇上,是定位于某一類特定細分人群,并針對此類用戶進行橫向的覆蓋和擴展。
相比其他企業橫向發展的模式,樂信的定位是縱向發展,即服務用戶的全生命周期,滿足用戶不同成長階段不同的消費金融需求。
具體來說,就是由校園學生群體起步,在用戶還沒有信用記錄時,樂信便為其開通第一個信用賬戶,提供金融服務,并隨著用戶的成長,跟蹤其信用的變化,將金融服務延伸至用戶畢業后,在用戶的不同階段提供相匹配的消費金融服務。
同時,用戶在成長過程中,在樂信的平臺上不斷進行消費分期,也就能不斷產生一手的消費記錄和信貸數據。對于樂信而言,這都將成為其評估用戶信用水平的一手資料,有利于樂信完善用戶信息和風控模型,并針對用戶的成長做出跟蹤信用評估,不斷完善用戶的信用信息。
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樂信很好的提升用戶粘度。根據樂信招股書顯示,分期樂2015年前3個月獲取的用戶中,到2017年第三季度,仍有49.5%的活躍用戶。
樂信絕大部分收入來源于分期電商
與趣店只有不到 20% 的電商收入占比相比,商品分期在樂信業務中占到了相當大的比重。根據樂信的招股書顯示,2015、2016 和 2017 年的前 9
個月,來自直接銷售的相關收入分別占到總收入的 85.7%、63.9% 和 46.7%。
也就是說,樂信 2017 年前三個季度的 39.88
億收入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電商平臺,這也就意味著其中大部分收入并不是樂信自己的,而是要支付給供應商。
分期電商的劣勢相較于短期現金貸款十分明顯:借貸周期太長,卻沒有什么利潤。樂信在招股書中披露,2017 年前三季度其用戶的平均借貸周期是 9.4
個月,相應的平均借款額是 5902元,這還是有現金貸款分期業務稀釋之后的結果。
樂信在招股書中稱,之所以執著于做分期電商,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獲取流量和用戶,然后導流至它的現金貸款業務,分期電商只是獲客手段。這種做法導致樂信連續三年的獲客成本都在百元以上。
低利率使得樂信盈利水平較低
樂信當前平均利率是24%,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樂信CEO肖文杰表示,未來利率還將持續優化下降,希望學生群體的利率可以降至12-15%。
在資金方面,樂信一直依賴于自建的桔子理財平臺,向理財用戶提供資產端小額分散的債權產品,同時又由桔子理財向資產端提供資金來源,形成資產端和資金端的內部閉環。
除此之外,樂信還在探索更多的資金渠道和更低的資金成本,2016年樂信在上交所成功發行規模為1億多的ABS,年化利率5.05%。同時,樂信還通過大量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獲得穩定的低成本資金。
一方面這種低成本的資金獲取渠道,使得樂信能夠降低貸款利率,從而提高用戶的復借率,提高了用戶粘度。
但是另一方面,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利率使得樂信的盈利一直不夠理想。樂信自2017年開始扭虧為盈,這個業績看似不錯,但是與同為以校園分期起家的趣店比較,2017年前三個季度對外貸款的總額為313億元人民幣,而趣店高達638億元人民幣。樂信的營收為29.3億元人民幣,凈利潤1.4億元人民幣,而趣店營收32.84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卻高達16.2億元人民。
根據樂信的招股書顯示,2016年比2015年活躍客戶增加了103%,但是2017年前9個月只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34%。樂信活躍用戶的增速降低,意味著樂信的客戶規模趨于飽和,雖然這意味著樂信的發展趨于平穩,但這也同樣意味著樂信的發展遇到了瓶頸。無法獲得更多客戶的同時,依賴分期電商業務成本很高,并且利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情況下,雖然樂信在2017年扭虧為盈,但是樂信未來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如何低成本的獲取更多的用戶,如何能夠獲得更多成本較低且足夠穩定的資金,如何將分期電商的用戶導流向樂信的其他業務上,這些都是樂信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