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速途各位同學,我們最近召開了2018年預算會,在制定新目標的同時,明確了未來速途網絡的全新定位——“移動創意工場”和全新的Slogan——“創意鏈接未來”。速途的未來將和創意、創新緊密相關。在未來的兩周,我們會和各位小伙伴分享各事業群負責人對于“移動創意工場”的思考和感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理解我們的全新定位。
產品和服務是速途網絡的業務雙核。速途網絡助理總裁,速途首席產品經理彭洋對于創新二字感觸很深,我們就由他對于創意、創新以及產品的反思作為開篇吧。

來速途的這4年,帶小團隊做的項目至少有4個,從最初的微信運營到微信電商、貓來了、短視頻、小程序再到現在CPS變現平臺項目。每個單獨的項目可以說都是新媒體行業乃至整個互聯網的風口,但最終特別特別滿意的還沒有。貓來了潛力無限,但畢竟現階段稱其為“現象級IP”還為時尚早。

我經常在想我們應該怎么去創新,是不是擁有一個超前的Idea,就能成就一個現象級的產品?結果好像并沒有那么簡單,我希望從這4年里我參與的案例,復盤創新經驗,希望給大家啟發。
創新要做符合行業趨勢的事。我覺得創造行業或者開啟一個時代的事都是科學家干的,作為行業從業者,最應該做的事就是研究行業風口,順勢而為。選擇比努力重要,方向也比努力重要,能夠跟進行業的趨勢,是創新的基礎。就像微信誕生的時候,騰訊內部有很多部門都在做類似的移動端即時通訊產品,最終微信勝出。如果當時張小龍帶著大家做PC端的產品,也許就不會有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樣劃時代的產品。

創新要耐得住寂寞。創新不是突然就蹦跶到你面前,而是你不斷的改進提升當前做的事情,慢慢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編者按:就像周鴻祎所倡導的“微創新”)。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從來沒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每一天你都可能覺得是平常但略有進步。而時間會讓這些平常的日子盛開漂亮的玫瑰。

我覺得做貓來了就是這樣,前期團隊真的是沉下心來去做產品,忍住獎金的誘惑拒接廣告。每天都想著怎么再優化產品,再做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改進,所以后面就自然而然得到質變。現在我們又在重啟微信電商,我的反思就是,當初不夠堅持,從賣貨到轉型給商家做服務,看似收入比之前好一點,但是與自媒體電商最早期的機會失之交臂。
創新要敢折騰,但敢折騰不是瞎折騰。我認為敢于折騰就是一種內在的自驅力:內心的信仰向你發出改變的信號,別在舒適區域待的太久,去做新的事情,并且想著怎么做好,不輕言放棄。瞎折騰我認為就是單純為了折騰而折騰,遇到困難就撂挑子的心態,新鮮勁過了,激情去了,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而敢于折騰,就是在變和不變中做好取舍和堅持。
創新需要組織創造支持創新的環境。我覺得“貓來了”能在速途體系孵化取得階段成功,也得益于公司的支持,能夠給內容團隊權力去拒接廣告投放,能夠在收入考核體系下嘗試以產品數據為主的考核方式。在團隊不創收的時候,給了資源上的大力支持,比如當我們感覺產品打磨差不多的時候,就用了公司內部資源猛推貓來了,后面又提供經費去做一場場線上粉絲活動,沒有這樣的資源支持,貓來了也是很難做起來的。
創新要會“抄”。這是比較基礎的操作層面,很多人做產品都借鑒的意識,怎么去模仿競品,怎么把人家創造的成功案例直接拿來用。但我認為抄也是有技巧的,如果沒有改進的原封照搬,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

比如我們的“心情日簽”小程序,是我們用時最短的小程序,但用戶卻很多。而設計這個小程序,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我看到過一個類似的APP產品,于是想在小程序實現會不會更好?這種小工具對于大部分人其實是低頻工具,再去做一個APP,增加用戶和手機負擔,微信小程序產品體驗很適合這樣的小工具,把它搬到小程序來,不僅減輕用戶手機負擔,在濃厚的社交氛圍里更容易分享出去。所以你用了別人的Idea,但是在產品上做一點改進,給用戶帶去更好的體驗,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創新。想想騰訊一直被人罵抄襲,但是他們抄的東西確實比原版本更好用,這就是一種創新。
張小龍1997年做出了Foxmail,2010年騰訊立項做微信,他負責。2012年張小龍被《華爾街日報》評為“中國創新人物”。一個好的產品問世,可能真的需要十年磨一劍。要想從創新中獲得巨大的成就,需要的東西一定遠遠超過我上面所的幾點,但是能耐住性子,腳踏實地,不斷優化我們自己工作中的點滴,做正確的事,緊跟時代行業的步伐前進,剩下的交給時間和運氣,結果一定不會差到哪里去。
這屆速途公關點評:“移動創意工場”的核心之一,是打造用戶發自內心喜歡的現象級IP,打造對用戶有價值的產品。速途有很多像彭洋一樣,打心底里愛折騰,而且不瞎折騰的人,可勁折騰吧!
下期預告:說了產品創新,我們談談服務創新。速途網絡歷史最悠久的服務團隊,也是打過無數勝仗硬仗的鐵軍“網道咨詢”負責人,速途網絡副總裁高飛,會和大家分享從執行力崇拜,到創新力崇拜的進化。
關于速途網絡
北京速途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定位“移動創意工場”,中國領先的內容創意營銷服務商。致力打造基于超級IP的粉絲生態鏈,為超過2000萬用戶貢獻價值,并基于超級IP整合資源,為企業提供全新的創意營銷服務,構建內容營銷的消費升級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