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教育11月12日消息 (報道/彭盼盼)11月12日,在“未來教育論壇暨2017年中國大學生在線學習白皮書發布會”上,學堂在線正式推出首批微學位產品,覆蓋人工智能、軟件工程、云計算、用戶體驗設計、商科等項目;同時,發布《2017年中國大學生在線學習白皮書》。

未來教育的三大特征:互聯網化、智能化、社群化
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基金會理事長楊斌回顧了清華大學近年來在教育教學領域進行的探索。他表示,當前在線教育正在引領著一場教育變革,對于促進教育均衡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學堂在線為代表的未來教育的探索者正在逐漸改變當前教育不充分、不均衡、不平衡的現狀。
他認為,現在探討的未來,也許只是五年之后的世界。未來已經降臨,只是分布還不均勻。
俄羅斯Education Rybakov基金會副總裁Nurlan
Kiyassov在演講中指出,慕課5年來在全球取得飛速發展,技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政府和企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設投入。此外,現行的教育模式存在缺陷,需要重新定義教育過程和教育模式,打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終身教育,從而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在線教育辦公室主任、學堂在線董事長聶風華發表了題為“終身學習,面向未來”的主題演講,并闡述了學堂在線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終身學習平臺”的愿景。

他認為,互聯網化、智能化、社群化是未來教育的主要特征。證書、社交、學術、職業發展是學員學習慕課的四大原因。其中,25%的學員有意在課程中認識新朋友,20%的學員選擇與朋友、同事結伴學習。
在當今時代,一方面,在線教育邏輯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教育目標開始追求更高的教學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互聯網能連接更多人群,促進在線教育規模化;大數據分析技術則將促進個性化教學。
對此,學堂在線已經陸續推出了學堂云、雨課堂、X學堂、小木機器人等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場景化教學及學習需求。
聶風華透露,經過四年發展,學堂在線主站注冊用戶數900萬,課程數量1300門。雨課堂上線一年半即覆蓋教學用戶超200萬。
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學堂在線發布首批微學位產品
論壇上,學堂在線還著重推出了首批微學位產品,覆蓋人工智能、軟件工程、云計算、用戶體驗設計、商科等項目。
微學位不同于傳統的大學學位,通過短期的在線學習及靈活的線下實踐,即可提高某個方向的實用技能。具體來說,微學位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混合式學習模式:微學位課程體系由高校理論課、企業應用課以及行業名師直播講座課組成;
二、雙證模式:學員完成課程后,將獲得學堂與合作企業和高校聯合頒發的“線上學習認證證書”與“線下實戰課學習認證證書”;
三、就業推薦:用戶學習行為數據以及所獲得的微學位證書將同步到獵聘網工作簡歷中,并且獲得熱門工作崗位的企業直推。

目前,學堂在線已經聯合了微軟、獵聘、阿里云、亞馬遜、白知教育、洛可可創新學院、啟迪數字教育等8家企業共同打造首批微學位課程。未來3年,學堂在線希望通過微學位,培養10萬名符合熱點崗位技能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助力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發布在線學習白皮書,深剖中國大學生在線學習行為
此外,學堂在線還聯合艾瑞咨詢研究院,采用定量在線調研研究方法,發布了《2017年中國大學生在線學習白皮書》。
報告顯示,在線教育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用戶規模快速增長趨勢明顯。

在18-30歲的研究目標人群中,男性在線學習者超過半數,多于女性;在線學習的人群多集中在一線、二線城市,其中本科學歷以上的人群占據較大比例。
在學習需求方面,語言、職業技能課程需求最大;不同階段學習需求各不同,低年級學生需求更廣泛,高年級學生更看重學習進修及技能培養;在學習驅動因素和學習態度方面,自我提升是最大的學習動力,名師講解是吸引大學生在線學習的重要因素;在線學習行為大學生普遍態度積極、更加自律。

大學生群體對線上課程及線下課程都具備較高參與度。不受時空限制是線上課程的最大優勢,課程質量高、個性化教學、多樣化學習方式、學歷認證是線上課程廣受歡迎的原因。同時,由于可監督、學習氛圍好、課堂互動強特點學生也會選擇線下課程。
未來,互聯網+教育會逐步走向成熟,開啟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加速推動傳統教育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