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作用被重點提及,并談到未來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科大訊飛作為A股第一家以人工智能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一舉一動都受到市場的關注。在盈利不佳的三季度報發布之前,科大訊飛連續下跌、市值蒸發近百億。
“干活不賺錢”的尷尬處境
科大訊飛2017年三季度報顯示,其營收同比增長58.16%至33.87億元,而凈利潤同比下降39.45%至1.69億元,顯示出其“增收不增利”的尷尬處境。
事實上,科大訊飛近些年的盈利能力一直在持續下滑。從凈利潤同比增長來看,2013-2016年分別為52.95%、36%、12.09%和13.90%,整體大幅降低。2017半年中顯示,科大訊飛凈利潤收入10728.36萬元,同比大跌58.11%。

值得一提的是科大訊飛2017前三季度的現金流凈額為-6.47億元,較去年同期降低84.93%,對于現金流的大幅縮減,科大訊飛方面表示,主要是因加大戰略投入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增長大于銷售回款較快增長所致。
現金流流出過大,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因收入增加,履行合同項目的前期投入導致購買商品及接受勞務支付現金本期發生18.15 億元,同比增加6.27
億元;第二,研發、市場等員工人數的增長及薪酬水平上升導致支付給職工現金本期發生8.25 億元,同比增加3.41 億元。
現在科大訊飛面臨的尷尬處境是,把錢都花在了人和事上,可都沒有看到回報。
十八歲的科大訊飛能扛起人工智能的大旗嗎?
在10月13日科技部在京召開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科技部正聯合相關部門,啟動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實施相關準備工作,并初步考慮將依托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在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智能語音等技術方向試點建設國家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創新平臺等。
這次科技部的點兵點將,幾乎決定了我國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任,將由這四家公司作為主要推動力量。對于成立十八年的科大訊飛來說,能讓國家委以重任并和BAT相提并論無疑是一份最好的成人禮。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曾公開表示“科大訊飛要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領導者和產業生態構建者,成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領導者,成為一家用人工智能改變世界的偉大企業”。
據科大訊飛的財報顯示,公司主要營收還是靠軟件信息技術和教育領域,其中A教育行業是上市公司發展的著力點,科大訊飛一直以來主打的戰略就是“AI+教育”。科大訊飛從普通話、英語口語測試等業務切入,通過收購等方式,業務逐漸擴張到智能語音評測、個性化學習和教育云平臺等多個細分領域。

2015年和2016年,科大訊飛曾做過兩次定向增發,分別募資21億元和3億元,并將其中的大部分資金用于智慧課堂、在線教學云平臺、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服務等教育相關業務中,小部分資金用于發展AI技術“訊飛超腦”。
對于教育方面的布局,羽化財經專門采訪了科大內部的知情人員,稱現在科大的主要三個企業服務為教育、城市和消費者,相對來說教育投入比較大,是科大訊飛在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發展方向。
科大訊飛更多的資金不是來自企業與用戶服務的變現,而是政府的政策鼓勵和補貼等。有數據顯示,2013-1015年期間,科大訊飛獲得政府補助分別為8198萬、1.01億和1.1億人民幣,占當年利潤比率為29%、27%和26%。
這也印證了科大訊飛自身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足的事實。
對于盈利的問題,科大訊飛董事會秘書江濤表示,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一定是以生態模式為主,依托現有的平臺定位,多賽道布局,科大訊飛在戰略定位上將著眼于更大的未來。
隨著人工智能在我國現代經濟體系的比重不斷上升,人工智能的發展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羽化財經認為,科大訊飛十多年的行業深耕已經在這波科技浪潮中取得了一番不小的成就。在光鮮亮麗的背后,風險仍舊不能忽視,來自資本的壓力、急速擴張帶來的人才管理壓力以及底下的股東回報率,都會成為科大訊飛未來路上的絆腳石。科大訊飛若想扛起人工智能的大旗,現階段應把節奏放緩,好好想一想未來的路該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