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0月11日消息(報道:李楠)今天,為期4天的2017
杭州·云棲大會于云棲小鎮召開,此次大會主題為飛天·智能,聚焦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以及新零售等領域,將近4萬人來到小鎮參會。在首日主論壇上,馬云發表主題演講。
演講開始,馬云用“忐忑”二字談起了每次來到云棲大會的感受。
“別人認為阿里巴巴在BAT中技術實力較弱”,馬云承認自己確實不懂技術。他要求阿里巴巴在兩個方面不能吹牛,首先不能吹技術強大,其次是不能吹服務做得很好。
如今阿里巴巴已經走過了18年,馬云認為商業做得好掩蓋了技術的能力,因為阿里巴巴從來沒有停止對技術的投入,沒有背后的技術也沒有如今的商業。
將交易額從0做到3萬億,阿里巴巴用了13年(從淘寶創立起算),沃爾瑪則用了半個世紀(54年);在雙十一購物節每秒12萬筆交易,馬云在談到這些成績時,為25000名工程師感到驕傲。
作為此次云棲大會重磅發布的達摩院,馬云稱此前不允許公司成立研發部門,因為大多數公司研而不發。他希望阿里巴巴做屬于自己,想明白未來的研究院。

過去,阿里巴巴每天都在考慮生存,必須活下來,馬云稱,在沒有資金、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做研究院很困難。如今,經過多年思考,阿里巴巴全球研究院正式成立。
關于達摩院的名字,馬云要求要創造自己的名字,他覺得達摩院就很好,叫著叫著就習慣了,并以雅虎、谷歌舉例。
而關于達摩院成立后的思考,馬云講道,目前阿里巴巴的盈利、收入、資源都已經很好,今天的阿里不是一家普通的商業公司,要為社會、時代做一些事情,才能擔當這些商業。
“達摩院應該是解決問題,有利益還有快樂。”馬云稱,要想成為了不起的企業必須解決了不起的問題。
對于阿里巴巴達摩院,馬云提出了三個要求。首先,達摩院必須活得比阿里巴巴長,他希望阿里巴巴沒了之后能夠留下三個東西,分別為研究院、商業的智慧(湖畔大學),對社會的擔當家國情懷(公益基金會)。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的路還有84年要走,達摩院必須存活85年。
其次,達摩院要服務全世界至少20億人,解決1億人就業。馬云稱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經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要打造第5大經濟體,解決普惠共享,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最后,達摩院必須面向未來。
馬云希望阿里巴巴達摩院必須具備自己盈利的能力,前期將投入1000億人民幣啟動資金。
談外界對阿里巴巴的爭議
在演講中,馬云也談起了一些外界對于阿里巴巴的爭議。目前的阿里巴巴已經不能再用電商來定義,云計算、大文娛都在成為阿里巴巴新的營收增長點。外界認為阿里巴巴已經無處不在,馬云稱這是源于互聯網無處不在,并且跨界樂趣無窮。
此外,阿里巴巴還受到過外資方面的爭議。馬云稱,阿里巴巴是利用外資做的最好的企業,利用外資服務于中小企業,阿里巴巴自己說了算,用了全世界的錢服務于中國,服務全世界。
馬云認為,阿里巴巴是商業和科技結合的最好的公司,也只有將商業和科技結合的好才有未來。
談企業家與科學家
9月25日,中央首次發文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指出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要求加快建立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的長效機制,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馬云在演講中談起了企業家與科學家,他認為兩者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首先是兩者都必須對未來樂觀,不是看見而相信,是相信而看見,阿里巴巴正是相信電子商務、互聯網才走到了今天。
其次,兩者必須擁有強大的擔當與家國情懷;最后,兩者必須具備創意創新創造,任何事情都必須思考。
馬云表示,未來十年企業家如果不能和科學家共事,不可能走得遠,兩者必須合在一起。
“科學家要有企業家的意識 企業家必須有科學家嚴謹的態度。”馬云這樣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