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舉行的2017Apple秋季新品發布會上,除了iPhone新品外,網易拿到陳星漢作品《Sky光遇》的國內代理也引起游戲圈普遍關注;此前,騰訊曾以數百萬美元巨資拿下《紀念碑谷2》的中國代理。不同尋常的舉動說明,占據中國游戲市場半邊天的兩家公司,正在悄悄改變競爭策略。

蘋果發布會上陳星漢演示《Sky》,大陸將由網易代理
大公司接連代理國外獨立游戲的信號,一方面代表了大公司對待獨立游戲的態度轉好,另一方面也映射了當下游戲公司發展問題:面對日漸與世界游戲接軌的中國游戲圈,玩家逐漸細分的同時對游戲差異性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博弈背后是玩家離場的現實
育碧中國區出版副總裁Aurelien
Palasse近期在對中國玩家調查后稱:“中國玩家對于游戲和游戲公司的品牌越來越看重,對于游戲的關注開始聚焦在游戲故事本身、整體質量和創新的游戲玩法”。
幾年前,中國游戲玩家并沒有了解游戲背后公司的主動性,這就出現了不少純換皮氪金洗用戶的游戲,公司品牌形象被迅速消耗。當買量效果越來越低成本越來越高時,所有公司都已察覺:潛在玩家迅速減少,已有玩家迅速離開。

游戲鄙視鏈同樣左右玩家游戲選擇
對在手游中氪金氪了幾年的游戲核心消費玩家來說,挑選游戲時軟文和排名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小,玩家需求分化的同時對傳統氪金玩法也產生了厭倦。核心消費玩家在受到其他平臺游戲和視頻、直播、KOL的影響后,“開局一條狗,裝備全靠撿”的騙局已經不能滿足口味,開始尋找質量更好游戲。
這類玩家有幾個特點:1、消費潛力高,對于游戲內容質量的要求高,2、學歷和個人素質較高,掌握游戲輿論話語權越來越重,3、群體數量增速快,4、對于新生代玩家具有可怕影響力。可以說,失去了這些玩家也就丟失了未來。
當玩家開始將一個公司掛上“良心”與“狗日的”標簽并四處宣傳的時候,狂飆突進多年的游戲公司發現一個問題:再不洗白自己的公司形象,就臭大街了。公司品牌形象或者說品牌號召力,開始悄悄決定公司未來生死,而產品質量是關鍵。
內容時代的千金和馬骨
無論騰訊數百萬美元拿下《紀念碑谷2》還是網易簽手《Sky光遇》,相信兩款游戲都不能給各自公司帶來多少利潤。但兩者行為都可以用一句老話概括:賠本賺吆喝。甚至說,游戲B格的拔高,是內容主導的游戲時代玩家的一致追求。
沒有Switch的玩家也喜歡《塞爾達》,沒有PS4的玩家也想玩《血源詛咒》,這是國內玩家對好游戲強烈需求的真實寫照。玩家開始對游戲背后公司和制作團隊有了解興趣之后,會將游戲情感移情到游戲公司身上,對好游戲背后的游戲公司產生信任,反之對其產生厭惡。
游戲是公平的,小游戲公司在游戲形象的塑造中并不太吃虧。Playdead
Studios依靠《地獄邊境》一款游戲就能讓全球玩家記住它的名字,更不要說波蘭蠢驢CDPR的《巫師》系列。這些游戲公司都不及中國一些游戲公司的規模,但他們的游戲品牌號召力甚至能超過網易騰訊。

血源詛咒
當中國玩家也開始學著喊“暴雪出品必屬精品”、“CNMB科樂美”,所有公司都不想讓那個“CNMB”的標簽落在自己頭上。在頁游手游紅海里廝殺了許久的公司開始嘗試兩條路:要么大而強,要么小而美。
就騰訊游戲而言,前期飛速發展對品牌的傷害有些嚴重,在擺脫“用錢創造快樂”的標簽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研發基因的缺乏,騰訊在國內騰訊積極引進了《紀念碑谷2》等獨立游戲;并在Wegame平臺和“極光計劃”中大力扶植獨立游戲,雖然目前看來無論獨立游戲數量還是質量都還并不出眾,但表現出來的決策方向還是收獲了不少好評;昨天《王者榮耀》加入任天堂NS游戲列表引得一眾側目的同時,也讓不少人覺得騰訊一貫作風正在悄悄改變。

而網易得力于自身研發能力和“暴雪buff”加成,老牌夢幻系列金字招牌、手游《陰陽師》對二次元群體的刺激程度,都說明了網易的長遠目光。引進《我的世界》在吸引大批低年齡段用戶,網易順道將下一代的游戲主力玩家攬入懷中。《Sky光遇》對于網易來說,用錦上添花更恰當,同樣騰訊的《紀念碑谷2》也是千金買馬骨。
面對繼續增高的玩家獲取成本和漫長的回收期,不少中小公司越來越失去重度游戲競爭力。玩家需求垂直化發展下,小而美的產品通過發酵小眾文化輻射至大眾圈層,成為中小游戲公司在突破目前競爭困境的主要方式。
從各公司2017年后的產品線來看,《神無月》、《劍網三指尖江湖》、《碧藍航線》、《料理次元》等大公司主打細分游戲的出現也預示著游戲公司將在今年迎來一場艱苦的防守戰。主要IP游戲進入存量市場,精細買量都不能帶來明顯效果之后,依靠更細分游戲吸引小圈層玩家的玩法已進入嘗試和發展階段,細分二次元、女性向、獨立游戲甚至SLG、RTS開始迎來小而美的競品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