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網易央味黑豬,恐怕沒人不知道,外界的評價都是,好吃、香……
但除了網易央味黑豬外,百度最近又弄了個“AI”味的大桃,聽聞消息的鮮姐,昨天趕緊去嘗了嘗,不得不說,吃得我直流口水,口說無憑,上圖為證:

“AI”味大桃這個事還要從開放說起
去年,百度講了一年的人工智能,并且告訴外界,百度在造無人車。今年,百度召開了一場AI開發者大會,然后無人車就亮相了,這其實是百度在秀肌肉,向所有人宣布,百度所說的人工智能不是概念,也不是PPT,吹過的牛X是能實現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李彥宏又說了一個詞——“開放”,意思是告訴大家,只要你有想法,百度就可以幫助你實現,百度的AI不是自己在玩,而是號召大家一起玩。

9月1日是開學日,但對于北京工業大學的四名大學生來說,卻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中,這四名大學生搭上了百度的“車”,制造出了一臺智能分揀機器。
具體事情是這樣的:
四名大學生去北京平谷采摘,發現果農摘桃、分桃等全部流程都依靠人工,并且沒有給桃進行精準的分類,有感而發想制作一個水果分類裝置。
說干就干,這幾名大學生上網查了查資料,發現了兩個問題,第一,水果分類機器市面上早都有了,但一般都是按大小分類,并沒有辦法從大小、品質等多個維度進行操作;第二,閉門造車肯定不行,需要一些技術支持。

因為百度之前曾推出過“人臉識別”,四名大學生突發奇想,要嘗試一下“桃臉識別”。而后,這四名大學生選擇了百度的PaddlePaddle開源平臺,在經過百度技術人員的反復指導后,他們將傳送帶,推拉裝置,電路控制系統和大桃品相識別系統整合組裝成了一臺智能大桃分揀機。目前,這臺機器已經在平谷的桃園開始測試使用,分揀的準確率高達90%以上。
據悉,從有想法到機器落地,四名大學生在百度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僅用兩個月時間,這一次,百度恐怕又可以對外界大喊一聲:“開放,我們真不是說著玩的”。
智能分揀機器對果農有多重要?
說造車,就造了,說開放,就開放了,百度給外界的態度還是蠻真誠的。但畢竟人工智能還未完全融入到生活,許多人還不能理解,那接下來,就把百度“AI”味大桃當做切入點,來給大家講講人工智能對果農的生活有多重要。

為了解決大家的疑惑,昨天在平谷桃園,我們找到果農聊了聊。這位率先使用智能分揀機器的果農劉連全表示,使用智能分揀機,最大的改變其實就是提升工作效率,減少人力成本。
劉連全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自己種了三十多年的桃,如今有近四十畝的桃樹,因為自己和愛人年紀都大了,采摘、分揀等事情基本都是雇人來進行,成本每年需要大概3萬左右。而一旦要是全面應用了智能分揀機,是可以節省很大一部分花銷的。

對于老百姓來說,辛辛苦苦干一年,到頭來就是為了能多賺點錢。在溝通過程中,劉連全告訴我們,自己凌晨2、3點就要下地,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經營自己的桃園。
說白了,也就是能讓桃子賣個好價錢,所以,你說智能分揀機器對這些果農重不重要。
百度AI的社會價值正在逐漸顯現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要將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創新,在制造業、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等各行業和領域實現規?;瘧?,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智能化水平。
而百度目前正在多個領域進行布局,打出開放的旗幟,希望和更多企業一起推動人工智能進步。正如李彥宏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所言:“AI是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開放會讓我們所有人獲得更多”。

2016年11月,鮮姐曾體驗過一次百度無人車,當時的感觸是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百度的人工智能正在逐漸落地。

2017年6月,百度和南航達成合作,當時南陽機場對部分媒體開放,鮮姐也在現場體驗了人臉識別,感慨生活會更加便捷。

昨日,從平谷桃園觀看了智能分揀機器后,覺得似乎和以往不太一樣,因為百度AI賦能農業,讓老百姓親身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也讓大家看到了百度的價值觀。而這其實就是百度需要做的,也是百姓想要的。(來源:互聯網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