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騰訊Wegame平臺正式上線,原TGP平臺正式更新為Wegame。此前傳言:Wegame上線首日或許會更新一大批游戲的傳聞不攻自破,對此不少游戲公司松了一口氣:短期內Wegame不會有太大動作。

此前不少Steam玩家擔心,Wegame的上線會不會標志著Steam的死期,事實證明現在兩家依然相安無事。玩家和業內人士開始回歸理性思考:Wegame到底想要什么?
做中國的Steam?
首先,從用戶數量來講,Wegame在集合了原TGP玩家之后,平臺中國用戶將超過2億,而國內Steam用戶數量僅約2000萬人,從用戶數量來看,Wegame在單機領域的發展的基礎好于Steam。但相對于Steam不足的是,僅僅憑借用戶優勢,Wegame平臺的內容量不足以支撐2億用戶的消耗。
正在測試版Wegame平臺上,目前僅有23款半新不新的單機游戲和52款網絡游戲。之前在UP2017騰訊發布會上提出的“年內上架100款單機游戲”的豪言壯語難以實現;而Steam上除去對國區鎖區的游戲,中國玩家可購買的游戲和DLC數量超過一萬四千款,單2016年發布的游戲就有四千多款,玩家全部購買需要五十多萬人民幣。龐大的游戲數量和高更新頻率也增加了國內2000萬單機游戲用戶對Steam的依賴性。

當前來看,隨著手游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游戲內容為王的時代漸漸到來,單機游戲和獨立游戲將因為較高品質的內容優勢成為游戲資本博弈的下一個高地。近半年以來皖新集團、東方明珠先后發布了方塊游戲平臺、G游戲平臺對單機游戲市場展開爭奪,Wegame的單機夢面臨打折。
Wegame遇到了哪些問題?
首先騰訊自己也在思考Wegame單機內容發展方向,并在UP2017發布了極光計劃,大力扶持單機游戲和獨立游戲制作團隊,這一點主要是為了彌補騰訊單機游戲制作基因的缺乏。
在為自己今后的內容鋪好道路之后,騰訊陷入了與方塊平臺、G平臺的國內游戲內容爭奪中。最終,Wegame簽下古劍、英雄傳說等老游戲;方塊平臺則瓜分了《仙劍系列》、群俠傳系列并將《仙劍7》等兩者新作拿到手;G平臺拿到育碧《英雄無敵》和《雷曼》系列。當國內已有游戲即將被瓜分完畢,國外引進游戲成為關照重點。

與Steam相比,國內游戲平臺的政策風險相當之高,廣電規定凡是進入中國市場銷售的游戲必須經過審批且擁有版號,而圈哥發現目前以上游戲平臺分發的游戲多數從海外引進且九成沒有游戲版號。
另外,游戲過審需要極漫長的流程,一款外國大作想要通過審批進入中國市場,首先能不能過審是問題,其次即使能過審也要經過平均6個月的審核時間。舉個例子,一款3A大作登錄Steam半年之后你才能在國內游戲平臺玩到,這對核心玩家來說太過于漫長。而騰訊相信也應該早就想明白了這些問題,由此看看來Wegame本身肯定不能單純復制Steam游戲模式。
Wegame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從正式版頁面可以看出,Wegame已近不單單是一款游戲下載平臺,它集成了類似微博的游戲KOL資訊社區、游戲購買分發平臺、斗魚虎牙龍珠等組成的綜合直播入口三大主要模塊得游戲綜合平臺,涵蓋了PC用戶日常的大部分日常游戲行為。開始正常運營之后,Wegame將會從微博微信、各種單機游戲商城、騰訊本身各大網游、各大直播平臺導入用戶流量,并使用戶在享受全方位服務的同時形成對平臺的依賴。
在相比Steam沒有核心內容競爭優勢的情況下,Wegame在當下階段采取的更多是防守策略。將之前的網游玩家和輕度單機玩家的平臺進行融合后,兩個領域在內容層面形成互補,再依靠極光計劃和外部游戲簽約充實平臺內容,一步步建立發行和研發并舉的內容填充機制,在防止騰訊PC玩家外流的基礎上還能帶來數量不錯的新玩家。
可見騰訊清楚地明白Wegame因玩家基因,平臺玩家部分是《LOL》等網游用戶,與Steam核心玩家先天無緣,而兩者之間群體也并不存在必然交集,與之硬剛的勝算并不大。騰訊目前需要的,是在后端游發展中整合保存端游影響力,順便將其它新崛起的小平臺消滅在萌芽中。既然與Steam兩者的緣分不大,那么最終結果很可能還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