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嗨課堂宣布完成5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頭頭是道領投,創新工場、桃李資本跟投。對于5000萬的用途,嗨課堂CEO季憶在接受速途教育采訪時表示,“主要用于師資的教研、師資的沉淀及建設方面,未來準備大量培養全職老師和全職的教研人員。”

那么,嗨課堂在K12紅海賽道上,它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未來會做出哪些改變?K12在線教育又會呈現出一種怎樣的發展態勢呢?
K12賽道擁擠,在線1對1和小班課需同時發力
受技術、需求和資本的驅動,直播賽道聚集越來越多的玩家,不少企業紛紛轉型或涉足直播互動教育。這其中包括以拍照搜題等為主的工具類企業,如猿輔導、一起作業;專注于提供內容的在線少兒英語內容提供商,如酷學多納、BOXFiSH;以及家教O2O類企業,如瘋狂老師、跟誰學等。
國內K12階段人口基數大、二胎政策全面放開,以及家庭收入水平提高等,使得需求端市場空間大,但供給端市場競爭格局卻高度分散。因此,K12在線教育市場成為企業和資本青睞的對象。
不過,線上教育對老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個人特色的形成、互動意識的增強、備課內容的精煉、課程節奏的把控等。而業內人士認為,在線1對1的教學模式難以達成規模經濟,學生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老師的供給量。
對此,季憶表示,“嗨課堂招聘端的錄取率在20%至30%。除了上海之外,嗨課堂選取較重要的省會城市,在一定的時間內培養500至800名全職老師,以應對上萬名學生的增長。預計明年年中之后,嗨課堂會舍棄兼職老師,全部由全職老師來授課。”
不難發現,嗨課堂對全職教師的培養以及資本投入的背后,除了緩解學生與老師的供需關系之外,還有一點是為了降低成本,因為全職教師能夠被有效的把控和管理。
新東方在線COO潘欣和拼圖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磊都曾表示,在線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做到專注、個性化教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家長的心理需求,但缺少學習伙伴、組群互動的課堂。
季憶透露,“小班課和大班課在教研、教學方面的形式和內容是有所區別的,今年上半年我們已經進行小班課業務的測試,并對之前的經驗做一些總結,預計下半年將對課件進行升級,上線并全面推出小班課。”
K12在線教育盈利模式尚需進一步摸索
向C端收取費用是嗨課堂的主要盈利模式。季憶告訴速途教育,“目前,嗨課堂注冊用戶上百萬,實際付費用戶過萬,客單價較之競品會高很多,單科數是競品的一倍以上,基本上每個孩子會選擇兩三科以上,首次付費的均單也要比競品高一兩倍左右。在續費率方面,經過一年多的經營,85%的實際付費用戶選擇了續費。預計今年年營收過億,明年突破3至4億的規模。”
而為了挖掘資源和吸引用戶,嗨課堂一方面注重與教育局的關系,另一方面則跨界與諸多行業進行合作,比如動漫的IP產業。
不過,據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6月1日,K12在線教育市場共獲得89次投資,超過六成大的融資集中在B輪前。

也就是說,雖然資本助力諸多企業不斷涌入,但由于K12階段教育具有試錯成本高、需求方與付費方分離等特點,以及家長較注重教學效果,所以,該領域的盈利模式尚需進一步摸索。
教育投資人楊明豪在接受速途教育采訪時表示,K12在線教育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以前一成不變的方式,以固定的模式,將內容放在平臺上,面向用戶實現流量變現,流量做大之后,進行廣告的投放;另一種是直播,即通過增值服務來獲益。
他指出,K12階段教育漸趨規范性,教育部門已經開始加大對這一領域的監管力度,平臺難以借助老師的力量進行推廣,只能利用自身的方式去傳播;但平臺在推廣和傳播的時候還需注意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如何篩選合適的內容送達用戶;而現階段,K12的難點在于內容的質量上,也就是說優質的教學內容和質量才是企業競爭的重點。
對于K12在線教育未來的發展,季憶認為,教育并不是跑的越快,規模做的越大就越好,其包含著社會責任的,它必須注重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發展和質量,而教育最終會回歸到線上和線下的相互結合,教書可能在線上,但是育人、互動或是一些增值服務會在線下更好的幫助學生做拓展。
楊明豪認為,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業界會重新定義在線教育這個名詞,可能會通過科技、多媒體、數據化等方式,將在線教育變得更加多樣化。不過大數據在教育方面尚處于初期階段,因此,K12在線教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