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今天,程維的滴滴出行宣布收購優步中國,當即被列入“2016年互聯網新聞TOP10”,就此,滴滴出行在中國網約車市場中占據絕對份額。據QuestMobile發布的移動互聯網2017年的第二季度報告顯示,滴滴出行的月活躍人數(MAU)為4950萬,位居用車服務App之首。
而隨著網約車新政的頒布,戰火似乎有重燃跡象,滴滴也開始重新審視自身。在滴滴2017星辰大海年會上,程維提出了宣布架構升級,放出“修煉內功、智慧交通、專車決勝、全球布局、洪流落地”的20字新戰略方針,這是網約車新政實施后程維首次對外喊話,而成為一家全球化公司,也成為滴滴下一個目標。
而對于程維,這位34歲的就坐擁超過300億美元估值(另有傳言最新估值已過500億美元)公司,有著非同一般經歷的青年才俊來說,他對于自己的下一個期待又是什么?
滴滴程維的前世今生:中供系鐵軍出身,創業幸運得“良師益友”
提到程維,不得不提的就是其在阿里巴巴的8年時光。
2005年,22歲的程維進入了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因為業績出色,很快成為當時阿里最年輕的區域經理,并于2010年升任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
而程維所在的B2B銷售團隊,還有一個別稱“中供系”,也被稱為“阿里鐵軍”,它們的工作內容大多是推銷一款名為“中國供應商”的會員產品。
“馬云當時給中供鐵軍定的第一個指標是1個人1年銷售額要達到100萬,沒有人數限制,但是每增加一個人,每年就要增加100萬的銷售額。”嘉御基金創始人衛哲(前阿里巴巴B2B公司CEO)曾這樣講述阿里中供系。
據相關人士描述,“中供系”與人談阿里,五句之內必提“價值觀”,十句之內必用“阿里方言”;練就了號稱“能在水泥地上種水稻、在沙漠里建森林”的銷售能力,其中的佼佼者與世界級高手相比亦毫不遜色;練就了被人轟跑、被工業區的看門狗追逐時處之泰然的抗壓能力,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初心為善,相信自己是在幫助客戶找到更多地歐美采購商。
滴滴聯合創始人李響曾這樣回憶那段“中供鐵軍”歲月:“在阿里巴巴的時候,當時程維帶著他開拓北京市場,全國有9000名銷售,幾百個銷售團隊,程維他們這個只有10多個人的銷售團隊花了一年時間做到全國第三”。經過“中供系”的磨煉,程維積累了扎實的銷售能力和經驗,這也為其創立滴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沖動,我希望能夠出來創業,這個時代如果不創業一定會后悔”。
于是,2012年的6月,程維創辦了滴滴打車(曾用名嘀嘀打車)。程維也將“中供鐵軍”的精神注入了滴滴,以至于會有《獻給苦逼的互聯網地推團隊-滴滴打車初期推廣全紀錄》火爆于網絡。
兩年后的2014年,北京10萬名出租車司機有7萬多人安裝滴滴軟件,6.7萬輛出租車里近5萬輛安裝了嘀嘀打車的軟件。滴滴打車在全國開通近百個城市,安裝了48萬個司機端,幾千萬乘客端。從滴滴在當時取得的成績來看,地推團隊確實有程維此前所在“中供系”的精神和執行力。
如果說,“中供系”精神是滴滴成功的內部因素的話,那么滴滴發展路上程維收獲了“良師益友”,則是外因。這里所說的“良師益友”便是馬化騰與柳青。
翻看當年打車軟件燒錢大戰歷史,在快的拿到阿里巴巴融資時,程維的滴滴還沒有獲得騰訊投資,由于程維是阿里巴巴走出來的,其最初并不想與阿里巴巴為敵,但是2013年春天,騰訊投資部總經理彭志堅首先請程維吃飯進行說服,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北京參加兩會期間專程請程維吃飯,也正是在這頓飯之后,滴滴獲得了騰訊1500萬美金投資,此后借助微信支付打車費“補貼”營銷活動,滴滴的日訂單量從起初一兩千單上漲到521.83萬單。
馬化騰為程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入口以及資金支持,柳青則幫助程維讓滴滴做得更大,而且讓程維和滴滴具有了更大的格局。她是2015年情人節滴滴快的合并的主導者,2016年滴滴收購優步中國仍然是柳青推進。有評論稱,柳青對滴滴出行的改造是做到高起點組建,遠戰略發展。

而因為柳青與程維搭檔,兩人在《財富》發布2015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中位列榜首。
程維作為中供系出身的創業者,衛哲道出了他為何能成功:“中供鐵軍鍛煉出的這些CEO、創始人,能夠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死死地把握住效率指標。滴滴和美團為什么能存活?是因為他們比同行拿到的錢更多嗎?是因為他們比同行更快嗎?都不是,是因為他們盡管也燒錢,但燒錢獲得的效率更高。”。
有著“出行夢”的程維,是不是一線企業家?
“滴滴早期創業的想法,解決打車難的問題,讓出行更美好。構建一個在互聯網上的一站式出行平臺,把所有線下的交通工具搬到了互聯網上。”去年程維曾這樣解釋滴滴的初心。

其實很多現象級產品,其初心都為了解決一個用戶痛點,并做到極致,滴滴就是如此,如今的滴滴被程維打造成一站式出行平臺,囊括了出租車、快車、專車、代駕、租車、共享單車。此外,程維的全球化也是以解決出行問題為導向,投資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Lyft、東南亞最大的拼車平臺Grab、印度打車服務商Ola、與安飛士巴吉達成戰略合作、投資巴西99Taxi等等,滴滴在全球建立的出行聯盟軍正在侵蝕Uber的市場份額。
可以說,程維的“出行夢”已經初步實現,而滴滴也正在從一家創業公司,成為一家平臺級公司。而滴滴如何進化為一家令人尊敬、甚至可稱偉大的公司,是滴滴下一個目標,也是程維能否從優秀企業家,晉升一線企業家的核心。
一線企業家,不同人有不同的評判維度,比如江湖地位、比如是否會“生態化反”,是否能把媒體聊high,但可能營收是無法回避的核心評判標準。“話說糙一點,我認為BAT之所以是BAT,是因為這三家公司真的賺了很多錢,解決了很多人的現實財務問題。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營收是必然的追求,也應該是任何一個有野心的企業家所追求的目標,是員工所期望的。”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表示。
“我們還不是一家在商業上面很成功的公司,只是一家發展很快的早期創業公司,我們還有來自于各方面的挑戰,因為我們在下個階段的愿景還希望走向全球去迎接頂級對手的挑戰”,程維對滴滴的商業部分,有著清醒的認識。
滴滴出行,屬于高頻移動端工具產品,在產品進化方面并不容易,程維的滴滴在出行方面可以做到極致,但必須考慮在其他領域有所突破。

其實,程維是銷售出身,對收入有天生的敏感,也有所動作。可以看到,滴滴在汽車金融領域有所布局,今年4月全資收購一九付,也讓滴滴曲線獲得支付牌照。滴滴的用戶體量已經足夠大,作為平臺級公司,何時能夠盈利甚至IPO擺在了程維面前,對于他來說,不是為了爭什么名和利,只為責任,也可參見王小川在搜狗遞交IPO申請后的放飛自我。
第二,是對人才的交心能力。企業的歷史,說白了就是人的歷史,馬云和十八羅漢、史玉柱和四個火槍手等等,都已成傳奇。對程維而言,柳青、朱景士的加盟使滴滴很快獲得融資開疆擴土,李建華與張貝為滴滴在政府關系方面產生助力,何小飛、章文嵩等技術人才讓滴滴可以擁有良好的技術儲備釋放智慧交通能力。而下半場,程維如何帶領這些親信一同決勝,并繼續招攬能夠幫助滴滴上臺階的智者加入,我們拭目以待。
第三,是社會責任。滴滴出行已經為解決交通擁堵以及提供就業機會作出了很大貢獻。首都經貿大學新就業形態研究課題組發現,滴滴平臺上已吸納了178.8萬名復員、轉業軍人,其中50.54萬名退伍軍人選擇成為了專職滴滴司機。其實,滴滴本身自帶公益基因。
翻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的理事名單發現,目前最年輕的應該是生于1973年的賈躍亭,而我們期待很快有80后企業家的加入,程維,生于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