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途網7月7日消息(報道 李雪萌)近日,新三板公司新片場發布了新的股票發行方案,公告中提到,公司將以發行股票的方式擬募集不超過1.8億元的資金,用于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進一步提升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成立僅5年的新片場,目前已經先后完成了四輪融資,并于2015年12月登陸新三板,成為新媒體影視第一股。但即便備受資本青睞,新片場依然處于長期虧損的狀態中。此次募集資金也說明了,在業務的不斷擴展之下,新片場還是缺錢。而誰又將為其“續水”呢?
一邊資本注入,一邊連年虧損,是“竹籃打水”還是“厚積薄發”?
此次募資之前,新片場已經先后完成了4輪融資,若此次融資順利,估值將達到10億。這家靠3萬元起家的小公司成長之快令行業震驚。然而,即便資本源源不斷的注入,新片場依然和大多數短視頻公司一樣,燒錢求生存。
2012年8月,北京郵電大學畢業生尹興良、陳躍、李揚、周迪以及北京九合云起投資中心 (有限合伙)出資3萬元籌辦北京海納艾美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5月1日,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貨幣出資1萬元成為新股東。2014年11月30日,公司將資本公積996萬元轉增股本,變更后的注冊資本1000萬元。同年8月,紅杉投資出資3600萬元,認購公司16%的股份,至此公司的估值超過2個億。而在新片場登陸新三板近一年,公司拋出7008萬元定增方案,紅杉繼續認購,此時的新片場估值達6.7億。
但即便資本動作不斷,新片場仍然處于長期虧損的狀態之中。
根據新片場2015年財報顯示,公司年度營業收入為746.40 元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8.27%;凈利潤為-1425.59萬元。公司將2015年度凈利潤同期減少467.63%的主要原因歸結為,處于初創階段,收入增長較快,但毛利率處于較低水平,加之新片場不斷擴充,各項花費較大,導致凈利潤減少。這樣的解釋確實有其合理之處。
而到了2016年,公司營收實現了飛速增長。全年實現營收7299.1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77.92%,但凈利潤-641.32萬元,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短視頻起家,多條業務線齊發,新片場既踩準了風口又靠近了雷區
很多人最早認識新片場是通過一檔名叫《造物集》的網生欄目。這檔節目在優酷上線后獲得了超過5億次的點擊量,同時還開設了《造物集》自主品牌,成功進入電商行業,實現變現。但在此之前,新片場就一直致力于網生內容,在短視頻風口之前,以早期的微電影打入視頻行業,并將社區文化及內容制作作為兩條重要業務線向更加完善的影視公司進階。
新片場最早依托于短片分享平臺“V電影”發展而來,隨后衍生出新片場影業的制作與發行業務。通過互聯網平臺聚集了一批優秀的年輕創作人,新片場逐步發展為國內領先的新媒體影視出品發行平臺。而在發展過程中,新片場從影視創作人社區逐漸衍生出多條業務線:以社區導入創作人平臺,將優秀內容深耕制作,再通過自有分發渠道與其它平臺做輸出,形成一個影視作品制作的閉環。
業內一直將2017年稱作短視頻的風口之年,在今年,短視頻行業不僅有巨頭的入局,也有不少MCN及自媒體網紅備受追捧。可以說,2012年成立的新片場在風口之前率先進入了這個行業,并以短視頻作為其主營業務。所以,新片場的迅速成長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對于行業的前瞻性。
但風口之下的短視頻行業,依然缺少變現的利器,新片場亦是如此。即便在行業里相對資歷較老,但和大多數短視頻公司一樣,新片場依然沒能通過短視頻實現盈利。于是,它又將目光放在了網大和網劇的開發上。
在新片場的網大“戰績”中,最常被提及的就是《四平青年》及《男狐聊齋》,前者不久前被廣電下架,后者以“男色”為賣點,也很有打擦邊球的意思。而之前新片場的作品中,這種黑幫題材及涉及同性戀等敏感題材的片子也有不少,不隨著當前網絡監管環境趨嚴,新片場的這項生意恐怕并不好做了。
與早年間資本加持下的“蛟龍得水”來說,眼下,長期虧損的新片場對于資本的渴求更像是“大旱望云”。早前有消息透露,業內某著名投資機構已敲定新片場的D輪融資,預計今年6月對外公布。雖然時至今日仍沒有準確消息報道其融資進度,但處在風口行業并迅速成長的新片場,想必不會讓資本方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