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怪只怪李楠太成功,為魅族烙下了太深“青年良品”的印象。當魅族決心改頭換面換面,又不忍拋棄成功的魅藍時,“獨立”也許是最好的出路。

當李楠出任魅藍事業部總裁那一刻起,魅藍與魅族的“分家”就已經成了事實。
近日,微博有爆料稱,剛剛經歷魅族內部架構重組,被獨立出來的魅藍品牌,正在積極籌劃全新的品牌Logo,并且曝光了一些設計方案。
隨后,魅藍員工 @鄧鄧大人 在微博上辟謠稱:目前被曝光的Logo都是被斃掉的,而非最終版本。

雖然我們并沒看到魅藍新標的樣子,但魅藍正在“秘密”策劃全新Logo也是板上釘釘的事。可見,魅藍與魅族的“分家”可以說是越來越徹底了。
回溯李楠加入魅族的六年,魅族從當年的“侘寂”成為互聯網手機行業中家喻戶曉的“青年良品”,這巨大的改變,李楠可以說功不可沒。
那又是為什么魅族又要將李楠連帶魅藍一起“分家”呢?
“一把抓”的功臣
李楠在加入魅族科技前,曾擔任NEC在線ERP系統構架師,科技網站ifanr的co-founder兼主筆。2011年加入魅族,隨后出任魅族科技副總裁,主管市場營銷。
那個時候的魅族,剛剛從mp3轉型成為一家智能手機廠商,打著“侘寂”的理想,推出了MX系列產品。
然而魅族的“小而美”的精品戰略,并沒有讓魅族帶來用戶的口口相傳,反而因為當時眾互聯網手機廠商的高調入局,讓魅族品牌聲量被淹沒于競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由此引發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當年魅族MX3銷量遠沒有到達預期,大量的庫存積壓,導致資金鏈高度緊張,魅族科技迎來了最困難的時期。
2014年,曾長時間離開公司管理一線,專注產品研發的魅族科技宣布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章被迫重新“回歸”,直接管理公司運營。并接受了來自于阿里6.5億美元的融資,以及次年手機銷量達到2000萬臺的對賭協議。

而這相當于魅族手機年銷量4.5倍的銷售任務,自然而然也就落到了分管市場營銷的李楠手中。
在那一年,李楠主導推出了主打“青年良品”的魅藍手機,用“魅藍”對標當時在千元機市場上銷量最大的“紅米”手機,高調殺入走量的千元機市場。魅族也開始從“侘寂”改為擁抱機海戰術,發布會從年更變成了月更。
在營銷上,李楠也表現得很“激進”,不僅頻繁出現在公眾媒體視線之中,還把魅族的營銷視頻文字推向了各大媒體平臺造勢,經常親自以產品客服的形象,與魅友交流,拉近與粉絲間的距離。
當時魅族所有的資本操作,包括智能家居布局,魅藍系列的機型外包,魅族的營銷和產品定位,銷售渠道,包括魅族初建售后網絡,都有李楠的主導或參與。
最終,魅族2015年完成了2000萬的銷量,實現了銷量同比350%的增長。可以說,魅族能夠熬過最困難的時期,李楠功不可沒。
被過分透支的粉絲宣傳
在李楠“激進”的營銷策略之下,魅族手機整體銷量獲得了飛躍性的增長,但于此同時,“拔苗助長”式的增長也為魅族品牌帶來了隱患。
在產品發布節奏上,2016年魅族采取了更為激進的策略,全年一共開了14場發布會,甚至出現了從“月更”到“周更”的現象,其中有12場請到了明星嘉賓獻唱,被人們戲稱為開“演唱會”的公司。

在產品上,魅族繼續緊盯小米,不僅發布會于小米基本同期進行,就連命名上也頗為曖昧,這邊小米推出了“紅米婆(Pro)“,那邊魅族就推出了“魅藍姨(E)”。
在宣傳上,魅族也是蹭了可以蹭的所有熱點:AlphaGo戰勝李世石、學生高考、暴走大事件、MEZ48,幾乎能夠為魅族手機搏出位的點,都被魅族占用了。
一系列的動作確實為魅族帶來了足夠大的聲量,但也讓魅族顯得過于聒噪,缺少專注打磨產品的印象;各種蹭熱點造勢,讓魅族品牌顯得不夠大氣;頻繁推出新品,又透支了魅友的關注與熱情,在過度相似的機型上無從下手。
最終,一年14場發布會,并沒有讓魅族達到2500萬的預期銷量,僅僅止步于2200萬。
當然,這對于幾乎整個2016年都在“打磨”聯發科處理器的魅族來說,能在硬件上存在“短板”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銷量增長,把你換做是李楠,恐怕也只能采取相同的方法。
爵士入局,開辟新篇章
一年14場發布會,花超了魅族的預算,卻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黃章追責便追到了李楠的頭上。今年魅族發布會的頻率明顯降低了很多。
而另一方面,李楠主抓的魅藍品牌在2016年已經占據了魅族手機整體出貨量的80%,“青年良品”的印象已經從魅藍品牌擴散到魅族的全系產品線。
如今的魅藍,已經成為了魅族出貨的中流砥柱,黃章棄之不得的重要力量。

魅族想要主攻高端,就需要重打鑼鼓另開張,重新建立品牌,轉而面向渠道市場,。于是曾經出任華為CMO的楊柘,成為了黃章尋覓的第一人選。
伴隨楊柘加入,魅族科技也將組織架構重新規劃為黃章主導的魅族事業部、李楠主導的魅藍事業部、楊顏主導的Flyme事業部。
從李楠到楊柘,不僅是口號上從“青年良品”到“爵士人生”,未來的發展領域也從李楠擅長的線上營銷造勢,變成了楊柘擅長的線下渠道傳播。
而李楠,則隨著魅藍品牌從魅族的剝離,開始獨立運作,類似當下華為與榮耀之之間的關系。
退一步海闊天空
對于李楠和魅藍來說,“獨立”并非是一件壞事,這樣的魅藍可以更加自由,可以做更多魅族想要去做的事情。
例如從原先的堅守千元機,逐漸開始上探高端機市場,就像李楠曾經發文吐槽過的“性價比高的東西都是垃圾”。
另一方面,李楠作為“Connect to Meizu”理念的提出者,獨立之后的魅藍有機會專注于智能硬件領域。在未來的發布會上,李楠或許能為魅友們多“留幾批貨”。

總之,李楠攜魅藍品牌而被“獨立”,必然是魅族內部反復討論之后的結果。雖然魅族還是那個姓黃的魅族,但獨立后的魅藍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符合李楠心目中100%的“青年良品”究竟是什么樣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呈現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