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同樣是跟隨科技潮流,發力人工智能、VR/AR、IoT (物聯網),蘋果公司相比國內廠商,要體現得更加低調與謙卑。
北京時間6月6日凌晨,蘋果在美國圣何塞召開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17。在時長兩個半小時的發布會上,蘋果帶來了四大軟件系統的全面升級,并同時發布了iMac Pro、10.5英寸/12.9英寸第二代iPad
Pro、HomePods三款硬件新品。

這是蘋果繼WWDC 2013上發布新款MacBook
Air之后,時隔三年,又一次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硬件產品。發布后,隨即受到了媒體以及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醉翁之意不在硬件
之所以選擇在此時發布新品,可以見得深諳營銷之道的庫克,明白在舉世矚目的大會上發布硬件產品,更容易引發媒體以及消費市場的關注。相比谷歌I/O和微軟Build大會上那些面向開發者的代碼和企業級應用讓科技記者聽得昏昏欲睡,硬件確實適合在主會場展示,整場大會的氣氛也隨硬件的發布而帶向高潮。

然而筆者認為,單純從這三款硬件新品的形態來看,其實乏善可陳。
其中iPad Pro與iMac Pro兩款產品,相比同系列“非Pro”產品來講,更多的只是硬件參數上的增量式升級。
雖然增量式升級可以滿足對于不差錢老用戶對于性能升級的需要,但對于“夠用黨”來說,新產品對于他們影響較小,加上與性能一同被刷新的價格,更加降低了購買欲望。而4999美元(約合人民幣34007元)起售的iMac
Pro,從定位上就已經超出了一般消費者的承受范圍。

至于智能音箱HomePods,在發布會的展示區中還處于“只能看不能用”的半成品階段,今年12月才登陸英美澳三個(英語)國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期貨。
看來就算是蘋果,依然也和亞馬遜和谷歌一樣,在我國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之前犯了難。
低調謙卑的跟隨者
雖然硬件上乏善可陳,但不要忘了WWDC是一場面向廣大開發者的大會。

在這場發布會上,蘋果反復提到了一些功能,它們分別是:Siri、VR/AR、HomeKit。而這三項功能正預示著蘋果在未來3-5年內所重點投入的領域。
在WWDC蘋果四大系統的升級特性中,Siri都成為了watchOS、macOS、iOS的重大升級項目被介紹。而在演示環節,Siri已經不再是以“語音助手”出現,而是更多提到了深度學習,理解“用戶接下來要做什么”,并按照使用者的習慣有針對性地推薦常用內容(調用API接口),且屏蔽不需要的內容。
而在macOS和iOS的介紹環節,Metal 2
圖形處理技術為設備提供了更強的性能,同時也讓開發者在Mac運行VR、iOS平臺上運行AR程序提供了保證。
最后在HomePods
智能音箱的介紹中,蘋果早些年提出的HomeKit終于找到了些許存在感。這臺以內建Siri為靈魂、智能音箱為載體的產品,成為了蘋果眼中以語音控制智能家居的關鍵物件。

總結以上三大功能,不難發現,蘋果所強調的這三項功能,其背后的技術正是近幾年來,科技廠商們所熱捧的AI(人工智能)、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IoT(物聯網)三大發展趨勢。
換做是國產廠商,恐怕這三項“新概念”要被拿出來吹一年,然而蘋果卻顯得如此前輩低調,又是因為什么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是蘋果重視生態與體驗的產品策略。事實上蘋果并不急于將產品推向市場,而是為開發者留出在平臺之上完善生態的時間,待生態初步成型,用戶便可以在蘋果搭建好模式使用產品,以得到更佳的用戶體驗。
作為一場面向開發者的大會,硬件發布環節,只是蘋果為向開發者展示產品形態以及性能上限與下限的方法之一。

第二或許是蘋果“底氣不足”的表現。無論AI、VR/AR、還是IoT,可以說都是近年來被科技廠商們多次提出的概念,在AI、VR、云計算領域,蘋果的專利積累遠遠落后于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助手。蘋果若公開叫板這些企業,反倒容易自取其辱。
而在語音助手、VR設備、智能音箱等產品中,蘋果也都屬于“后來者”,在國外有谷歌、亞馬遜,國內有科大訊飛、HTC、聯想、小米等企業已經占領了一部分市場的情況下。失去“天時”的蘋果,只能依靠擁有大用戶平臺以及對于海量開發者的號召力應對。
WWDC 2017可以說是蘋果AI、VR/AR、IoT三大領域地低調
“亮劍”,也標志著蘋果正式在這些領域與這些企業開戰。究竟蘋果的“地利人和”能否與“得天時者”的競爭中取得戰機,抑或是被其他廠商“后來居上”,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章來源:名偵探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