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花費數百元,就可以行走在虛擬世界,獲得媲美PC VR的全沉浸式體驗,”這種想法對于Mobile
VR玩家來說就好像一個永遠無法成真的夢。真的是這樣嗎?帶著問題小報君專訪了凌宇智控CEO張道寧。
“花費數百元,就可以行走在虛擬世界,獲得媲美PC VR的全沉浸式體驗,”在VR技術尚未成熟的情況之下,這種想法對于Mobile
VR玩家來說就好像一個永遠無法成真的夢。
目前,Mobile VR位置追蹤解決方案有頭控、觸控板、體感手柄和手勢識別三種。這三種方案相對比Lighthouse、Room
scale來說在體驗感受上相差甚遠,但后者高的離譜的價位讓大多Mobile VR玩家無法接受。

(圖左為凌宇智控CEO張道寧,右圖為小編靈火)
“降低價格,保留同樣的高質量Mobile
VR體驗”,這種想法真的不可能實現嗎?帶著問題,小報君來到了凌宇智控,并對凌宇智控CEO張道寧進行了此次專訪。
手勢識別不適合Mobile VR體驗
采訪開始,張道寧首先分享了自己對于沉浸感的認識。張道寧表示,目前的Mobile
VR體驗大多是頭控和手柄。在我看來,只能用頭躲壁球和手舞足蹈的在VR中躲閃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驗感受,因此我認為更多的好的體驗來自于肢體的互動。
張道寧繼續解釋道,然而問題是目前更多的廠商把Mobile
VR的空間追蹤方案寄希望于手勢控制上。在我看來,手勢控制方案目前在以下兩個方面還無法達到玩家預期:
1、反饋
肢體的互動,是否有反饋對于玩家來說將直接關系到其沉浸感的強弱。試想你在游戲中確實抓住了一塊石頭而實際上你的手是空的,沒有力反饋也沒有震動來模擬這次抓取的動作,那你甚至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壓根沒有抓取過任何東西。
2、可靠性
真正能作為交互工具和生產工具的產品,最大一點不在于刷新率而是它的可靠性。想想現在用的鼠標、鍵盤,按一下就是一下絕對不會出錯。
現在的手勢控制,可以說毫無精度可言。精度只能保證觸發10次最多9次有反應的準確度,而且操作過程手都是懸空的,沒有任何感覺可言。
對此,張道寧表示,這么來看手勢識別最適合做什么呢?答案就是簡單的Demo演示,簡單到極致的游戲內容加上幾乎不需要精度的控制。這種解決方案顯然是沒法應用到消費級VR產品中的,想必這也是為何三大頭顯誰都不會推出類似解決方案的原因所在了。

不可忽視的是,即使是目前已經實現量產的HTC
Vive和Oculus,其使用的追蹤方案也同樣面臨著成本過高的問題。在小報君看來,對于大多數習慣了廉價Mobile
VR設備的玩家來說幾千塊的價位是無法接受的。
對此,張道寧補充道,這恰恰是NOLO的優勢所在,盡管外形和HTC
Vive相似,但是NOLO的原理完全不同。因此價格定位只有幾百元,這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說都在承受范圍之內。除此之外,NOLO已經實現了安卓、蘋果全型號的手機兼容。據張道寧透漏,無底限兼容可以讓NOLO適用于5年以內所有安卓機型。
Inside-out便攜性意義不大
“現在所謂的Inside-out,大多數都是setup的那種,這就意味著你在使用之前需要先詳細了解位置追蹤對于環境以及空間的要求,然后再拿著一個Inside-out手柄繞著屋子建模,”在張道寧看來,目前Inside-out還有像魯棒性、精度、刷新率、功耗等巨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其次,張道寧認為,把VR頭顯做成眼鏡和沉浸式VR無需手柄以現在的技術還都做不到,這種情況下Inside-out強調的所謂便攜性也就無法凸顯出來,也就是說在實現上面兩個條件之前,目前的Inside-out不具備便攜性。
什么是便攜性?張道寧認為,現在的VR頭戴式顯示器對于消費者來說本身就沒有多少的便攜性而言,目前頭盔的VR設備,根本不是合格的沉浸式VR產品,把手機放進VR盒子和調試佩戴VR一體機所消耗的時間是一樣的。反之,NOLO的Outside-in的方案只要一放,一開機。相比有手柄的VR頭盔來說,NOLO只多了一個定位器,總體上差別不大。
在小報君看來,采用Inside-out方案的VR設備,只是將幾樣設備變成了一樣。這樣就算便攜了嗎?顯然不是,在數量來說確實只有一個頭顯,表面看似便攜了,但實際上頭顯的體積和重量都增加了很多。

在小報君的實際體驗中,NOLO設備的手感十分輕巧。一對手柄的重量和目前大多數的VR一體機搭配的體感手柄重量差不多。除此之外,連接在頭顯上的追蹤裝置戴在頭上時也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壓抑感。
之前的分享結束后,張道寧直接的表達了自己對Inside-out的看法:“對于沉浸式VR體驗,insideout目前遠遠落后outsidein方案。目前來說,Inside-out并沒有能夠帶來沉浸式體驗。主要的原因有兩個:1、無法完成雙手高魯棒高精度定位;2、精度、刷新率、魯棒性、功耗都沒辦法和Outside-in比肩。”
PC VR向下兼容是最終趨勢
采訪的最后,張道寧向小報君分享了他對于移動VR未來的憧憬(也是正在做的事情)。

張道寧認為,以后像PC VR這種強沉浸式的VR內容一定會在移動VR平臺上體驗到,這是一個方向。大家不必要都去買電腦和一萬元的HTC
Vive。以后玩家將在手機端體驗到Steam VR或者Oculus Home里面的VR大作。
在張道寧看來,現階段Mobile
VR的技術已經達到了跑起Steam較受歡迎的輕體驗類VR游戲內容的條件。在他看來,目前好玩的VR游戲內容拼的不是畫質而是可玩形,這就意味著像《工作室模擬》、《Tilt
Brush》這樣的游戲在Mobile VR平臺上可能同樣會大受歡迎。
目前,凌宇智控已經和一些游戲開發商展開了合作,另外NOLO也將在CES展會期間正式發售,目前已與OS
VR、Pico、睿悅和小派等頭顯廠商達成合作進行捆綁發售,總價格將不超過2000元左右。
張道寧表示,在兼容性上,NOLO的接口和HTC Vive、Oculus的完全一致,也就是說開發者可以在游戲不做任何改動的情況之下原樣移植到Mobile
VR平臺,這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游戲的一致性。
總結
最后,張道寧為小報君大概介紹了凌宇智控在未來的發展方向。

張道寧表示,我希望把NOLO的游戲放在所有平臺上進行共享。未來,我希望通過NOLO讓Mobile VR玩家體驗到PC
VR上更多的游戲大作。我們會在普及方面下功夫,現在NOLO的價格是幾百元,之后要想辦法讓消費者半價買到,甚至最后做到免費。
在小報君看來,現階段NOLO為大多數希望低價體驗到Steam
VR內容的玩家提供了最好的選擇,但畢竟這不是長久之計。對于凌宇智控來說,如何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的VR開發者為NOLO平臺開發內容并長時間保證內容的高質量性是關鍵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