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一瞬間,整個互聯網圈被順豐和阿里旗下菜鳥網絡的互懟刷屏,相關信息網上已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查閱。圈內在討論究竟責任在誰,還遷出了背后阿里云和騰訊云之爭,但其實用戶更關心的是,啥時候能恢復常態?順豐和菜鳥還有復合的可能嗎?
順豐和菜鳥之爭是3Q大戰翻版?

看是否能復合,先得看打的有多慘烈。
有人將順豐和菜鳥掐架比作3Q大戰,但事實上這次事件的影響力難超越3Q。首先3Q大戰可視作凡人挑戰上仙的“人神戰斗”,周鴻祎掛帥的360當時還未上市,與QQ打的是生死之戰,作為3Q大戰的親歷者,當時根本沒有退路。相比之下,順豐和菜鳥只能算小規模戰役。
第二,3Q大戰讓終端用戶感受非常深,360安全衛士和QQ在各自領域幾乎沒有替代品,所以雙方產品的互懟,如彈窗、靜默安裝、強制升級等手段讓用戶不勝其煩,拍案而起,最終演變成網民深度參與的人民戰爭。而順豐和淘寶,用戶不是沒有PlanB,所以罵街用戶的數量,不是一個量級。
而且可以發現,在事件爆發的第二天,主管部門國家郵政管理局就已經介入,稱已與雙方高層進行溝通,“強調要講政治,顧大局,尋求解決問題的最大公約數,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決不能因企業間的糾紛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和負面效應。”要知道3Q打到最后工信部才介入各打五十大板,筆者預計菜鳥順豐事件的發酵時間不會太長。
所以,既然不夠慘,復合就容易的多。
“第四方平臺”是會成為威脅嗎?

還要看一個問題,菜鳥是不是威脅?知名自媒體人丁道師此前一直在做“第四方平臺”的相關研究,在他眼中,物流公司是鏈接淘寶和用戶的第三方平臺,而菜鳥網絡則是第四方平臺。
菜鳥也在聲明中強調,“菜鳥與所有物流伙伴是合作關系,而不是競爭。菜鳥不碰具體物流配送,沒有一輛快遞車,沒有一個快遞員,是憑借物流合作伙伴的支持合作,共同提升了中國的快遞物流效率。”
言下之意,就是菜鳥網絡是“天然無公害”的服務員。但從順豐此次的反應來看,第四方平臺菜鳥網絡是觸動了第三方利益的,即大數據價值,這個東西誰都知道重要,但權衡利弊并作出決定沒人比王衛更果斷。相信順豐的做法也會對其他已經上市的快遞物流公司有所觸動。
所以筆者認為,長遠看來,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以及大數據應用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終極目標一定是廣義上的大數據共享,即便是BAT中的阿里云、騰訊云、百度云,最終的結果仍然是開放融合,這個階段各家因為數據打的你死我活,但最終還是將演變為一段從封閉到開放的進化過程。
真正有人關注用戶利益嗎?
沒人真正關注用戶利益,消費者就會罵街。
菜鳥說,順豐不給數據,查不了物流信息,建議用戶用不了順豐可以用別家快遞,看似給了用戶選擇,但生鮮類賣家,慣用順豐的人群,用戶體驗和利益仍然會受損失,菜鳥網絡也不敢說,用其他快遞加上菜鳥,能夠彌補不用順豐所帶來的效率提升。
順豐同樣如此,且不說數據切斷所帶來的訂單量損失,順豐同樣面臨著被用戶吐槽的可能,用戶不會管你們究竟是誰先關的數據接口,只會認為——你們這是什么破產品,被罵也得一起受著。
3Q大戰最終判定輸贏其實是網民的判斷。360完全站在用戶立場,甚至是道德高度,而騰訊二選一傷害了用戶,最終才分出勝負,既然有勝負,那必然有不服氣的,所以后面曠日持久的訴訟,也都是言歸于好的絆腳石。
而菜鳥和順豐之爭,沒有贏家,也沒有你死我活,誰離了誰也都難受,更所謂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和,言歸于好,遲早的事吧。
(文章作者系速途網絡總編輯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