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必讀:一帶一路報道中這些雷區不要碰!”“央視全面廢止勞務派遣用工
7000企聘人員將全面轉成臺聘”“中央廚房到底是個什么梗?”“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今成立,傳統媒體借版權開始逆襲”“什么作品更易獲中國新聞獎青睞”“紙媒的救亡圖存之道究竟在哪里?”……
3月以來,不少媒體人的朋友圈被這些文章持續刷屏!一個今年新開辦的微信公眾號“傳媒茶話會”(點擊微信頁面右上角“+”,選擇公眾號,搜索“傳媒茶話會”或“cmchh001”即可關注),憑借優質的原創內容,憑借兩篇10萬加的專業文章,走進了媒體人的視野。
“傳媒茶話會”是媒體高層交流群的官方公眾號,依托媒體高層交流群480多名傳媒圈大咖資源,關注傳統媒體融合發展、關注其采編經營,堅持走原創精品路線,為傳統媒體的融合轉型提供參考。
“傳媒茶話會”的兩大發稿前提是:一、除了評論,所有文章無溝通不發文。二、發稿前必須經由溝通對象審定。
文章無溝通不發文的原創精神,這在新媒體業界很少見;未經溝通對象審定不發文,則連傳統媒體也很難做到。
“傳媒茶話會”堅持獨家意識,在內容上盡量做到比其余同類公號“早一點、高一點、深一點”。
4月17日,創辦僅三個月的“傳媒茶話會”推出獨家原采文章《媒體人必讀:一帶一路報道中這些雷區千萬不要碰》,不到十個小時,閱讀量突破10萬,幾天后閱讀量穩定鎖定在16萬加(全國持證記者20多萬)。
由于導向準、立意高、可操作性強,文章迅速成為包括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新京報、浙江日報、羊城晚報等在內的全國眾多主流媒體“一帶一路”報道的必備參考。
央視網副總經理羅琴說:中央口徑解決的是原則性問題,而“傳媒茶話會”這篇文章真是解決了大家實操性的問題。
“傳媒茶話會”的優質內容同樣獲得了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中國記協等政府主管部門和官員的高度認可。
4月24日,國家會議中心,中宣部召集300多位媒體人士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報道培訓,培訓導師、國家發改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外事務協調推進組組長李雪東在培訓會上說:傳媒茶話會的《媒體人必讀:一帶一路報道中這些雷區千萬不要碰》一文值得好好讀一讀。
據了解,相關外交官群也傳看了這篇文章并高度認同。
中國記協則專門撰文肯定“傳媒茶話會”報道內容,并上報中宣部輿情局。
除了良好的內容,“傳媒茶話會”還有強大的聚合功能,為相關政府機構服務。
4月2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攜手媒體高層交流群和“傳媒茶話會”,召集傳統媒體首度打造“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截止到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共有101家傳統媒體加盟,其中75家通過媒體高層交流群報名參加。
“傳媒茶話會”內容權威、及時和獨家,離不開強大的智力資源支持。
中國記協原書記處書記顧勇華擔任“傳媒茶話會”首席顧問,中宣部新聞局原副局長尚墨玲等人士擔任“傳媒茶話會”顧問,中國行業報協會執行秘書長劉燦國擔任“傳媒茶話會”出品人,帶領強大的內容團隊不斷撲向新的選題。
此外,以媒體高層交流群群友為基礎的優質業內專家資源是“傳媒茶話會”賴以生存的基礎。每一個選題,“傳媒茶話會”都能與相關媒體、機構最核心的負責人及時取得交流溝通。
截至目前,“傳媒茶話會”交流溝通對象已達數十位:中國記者協會原黨組書記兼常務副主席翟惠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司司長朱偉峰、總局報刊司副司長農濤、中國青年報社長兼總編輯張坤、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葉蓁蓁、一點資訊總裁陳彤等。
中國行業報協會執行秘書長、“傳媒茶話會”出品人劉燦國透露,5月22日,“傳媒茶話會”同時分派兩組編輯共四人到浙江杭州和重慶采訪,此間將有更多獨家內容呈獻。
劉燦國表示,以交流溝通為生命線的“傳媒茶話會”立志于打造傳統媒體研究第一公號,將推出更多獨家原創文章,舉辦更多線下交流活動,全方位為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