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頂著上市的光環,順豐聯手阿里巴巴跨進了“彩票”這攤渾水,本以為這次跨越會讓人大吃一驚,但好戲恐怕還在后頭。近日,有消息稱,順豐將收購百度外賣,雖雙方對此事暫不回應,但有業內人士猜測,此事并非空穴來風。
在商業化這條道路上,順豐其實從未死心,或許在王衛的眼里,順豐不僅僅是一家快遞公司,其它的商業化模塊也是必須要有的,即便賠錢,也要拼到最后。
“甩鍋”上市的順豐
2017年2月,順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鐘上市。而后,匯聚萬丈榮光的順豐股票漲停數日,但在這些光芒的背后,順豐也曾“忍痛割愛”將順豐電商與順豐商業分離出來。
2010年8月,順豐“E商圈”開始運營;
2012年6月,“順豐優選”上線;
2014年5月18日,“順豐嘿客”在全國開業。
但這些卻成為了順豐上市路上的“墊腳石”。為了上市,順豐變換打法,2015年9月30日,順豐控股將順豐電商、順豐商業100%股權分別以人民幣1元轉讓給大股東明德控股持股76%的順豐控股集團商貿有限公司。
此次股權變更后,順豐商業和順豐電商成為順豐控股集團商貿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但順豐控股集團商貿有限公司法人仍是王衛。
公開數據顯示,順豐分離出去的業務板塊,自2013年至2015年前9月虧損分別是1.26億元、6.14億元、8.66億元,相加虧損16.06億元。而對于虧損原因,順豐方面表示,虧損主要是因為順豐商業自2014年開始集中鋪設線下門店所致。
而后,在上市前期,鼎泰新材對順豐借殼上市方案作出調整,將順豐旗下金融資產剝離。調整后,合豐小貸、樂豐保理、順誠融資租賃這三部分金融資產不再被順豐控股打包上市。
在擺脫一身“行囊”后,順豐成功上市。但對于電商業務以及其它商業化板塊,王衛非但沒有將其變輕,反而越來越側重了……
重拾“商業化板塊”與王衛的不滿足
4月26日,順豐攜手阿里巴巴進軍彩票業,曾引起業內人士關注,速途網也曾對此事進行分析,發表了《順豐攜手阿里巴巴賣彩票的三個猜想》一文。但在此事還未平息之時,又一個重磅出現了,有消息人士稱,順豐將對百度外賣進行收購。
消息一出,諸多媒體對百度外賣何去何從、是否何有前景進行了分析報道,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收購百度外賣,也透露出了王衛的野心。
有媒體報道稱,順豐收購百度外賣,是要打開C端市場,彌補“電商基因”并解決同城物流問題。不過,順豐近年來一直在改變快遞公司的形象,只是用戶不容易接受。
試想一下,如若順豐收購百度外賣,并成功打開了C端市場,路就會好走了嗎?
業內人士認為,順豐開拓C端市場一事,其實并不難理解,拿京東舉例,京東是依靠電商平臺起家,在發展過程中打造出了自身的物流體系,目前已經比較完整。但順豐是快遞公司起家,發展起來后在做電商,這邏輯恐怕有些說不通。
雖然說結果一樣,但先后順序很重要,總的來說,順豐多年來在快遞行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但也正因如此,才讓順豐貼上了“快遞公司”的烙印,這一點,在老百姓心中是很難改變的。
對此,速途網致電了順豐方面的工作人員,但對方表示,對于順豐收購百度外賣一事并不知情。
順豐的“商業化板塊”能否更時尚一些?
正如上述分析所說,即便順豐收購百度外賣,也只是為了打開C端市場,而并非要在外賣行業上搏出個“你死我活”。綜合來看,“賣彩票”或許要比“送外賣”靠譜一些。
速途網認為,如果說順豐為了搶占C端市場,并不一定非要瞄準電商平臺,一些新興事物或許更有助與順豐轉型。比如當下正火的共享充電寶,拋開行業最終結果來看,相信順豐投資共享充電寶要比順風收購百度外賣更吸引眼球。
或者說,順豐在線下店上是否可以多下一些功夫,目前的線下市場并未形成一家壟斷的局面,機會也許更大一些。雖然說順豐的一些商業化板塊已經被剝離出去,但實質控制人其實都是王衛。
順豐方面相應負責人告訴速途網,順豐優選的線下店一直在不斷擴充,目前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均有布局,但具體數量暫不方便透露,此外,對于是否會投資一些新興產業,順豐方面表示,暫無具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