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醫療領域融資事件達46起,在筆者統計的23家互聯網醫療企業中,將AI技術融入醫療行業的企業占比21.7%,主攻母嬰領域的企業占比17.3%。其中,妙健康、好大夫分別獲得2.5億美金和2億美金的巨額投資,位居一、二位,分別負責集成化數據平臺和疾病管理系統的搭建和完善。

數據還顯示,在2016年上半年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內,共發生百萬元以上人民幣的投資事件共121起,投資總金額高達140億。就目前的速度趨勢,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投資跟數量預計很難超過2016年。不同于前兩年互聯網醫療行業重金環抱、遍地開花的情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圍繞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投資熱潮慢慢退燒,投資者更加注重對互聯網醫療企業在市場細分、硬技術支持、專業技術、大數據分析等理性方面的考量。行業內新一輪洗牌已經開始,相較于之前,今年的投資訊息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導向作用。互聯網醫療行業將往多元化、專業化、細分化、技術化方向發展,互聯網醫療或許迎來一片新的藍海。
互聯網醫療行業新一輪洗牌
首先,從融資角度出發,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始面臨資金遇冷局面。以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妙健康等老牌互聯網醫療企業,盡管行業仍然處于探索階段,但依然因為“搶跑”在行業內占得先機。從行業的縱向發展來看,不管是市場細分專業化程度,還是智能技術的提高,都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更豐富的經驗,這都是新興互聯網醫療企業難以匹及的高度。隨著移動醫療行業“燒錢熱”的降溫,資本開始回歸到理性階段。從行業的橫向覆蓋來說,老牌企業相繼轉型以適應當下市場,行業發展走向多元化。例如,好醫生從純線上的在線問診模式,向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互聯網醫聯體模式轉型;妙健康從健康教育互聯網平臺,向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集成化數據平臺轉型;育學園從兒童健康教育管理,向線上APP交互和線下兒科診所良性運作的方向轉型。大部分企業在A、B輪融資路上終結,究其原因,互聯網醫療企業預設門檻太低導致的細分市場專業化程度太低,成為重要原因之一。
從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方向入手,企業發展或大而弱、或專而精。自去年開始,互聯網醫療行業資本開始進入寒冬期,因起步早而繼續唯規模化發展的企業開始步入下坡。企業因其笨重的規模,導致服務質量下降,服務人員素質下沉,這類企業的市場份額開始降低。反之,著手縱向專業化發展、深入挖掘細分市場的企業成為資本的寵兒,專而精的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例如,醫信科技的兒科app+診所服務,凱立特對糖尿病類慢性疾病管理的開拓,強森醫療針對社區醫療和云端醫院的探索,橙意家人對智能穿戴設備和遠程便攜醫療器械的發展等等,都形成資本流向的主流趨勢,意味著互聯網醫療行業或面臨再次細分,開始朝著縱向的專業化方向發展。
從企業針對的疾病類型入手,互聯網醫療行業依其疾病的輕重緩急開始進行細分。一方面,一部分企業著手用戶改善性需求,從身體保健、疾病預防角度,為受眾提供服務。這類企業大部分為早期互聯網醫療企業涉足的方向,多以在線問診、疾病預防咨詢為主。時至今日,這類企業大多面臨轉型。縱向來看,信息在共享性、權威性、跨領域性方面需要有所提升,單純的“直播+”或醫療咨詢平臺能力有限,多方合作、第三方介入等以資源互通有無的信息共享,才是互利共贏的互聯網醫療良性合作模式。橫向來看,進行細分市場的探索、開發新的互聯網醫療領域,探索、滿足受眾需求,成為另外一條可行之道,多元化發展勢必為互聯網醫療行業新的活力。
探索互聯網醫療行業新機遇
首先,從互聯網醫療行業本身出發,應該發揮互聯網優勢,發展醫療信息網絡水平及技術發展,從醫療大數據運用出發,搶占有效數據資源。不管是醫療大數據的分析應用,還是人工智能的投入,歸根到底,醫療大數據才是核心資源獲取的難點、一切應用的基礎。例如,掌控糖尿病就是從人工智能研發和健康大數據分析入手,進行健康咨詢、檢測與評估。在比如,通過醫學影像診斷數據的深度學習,幫助醫生診斷和快速檢索,也可以作為醫療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場景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其次,基層醫療行業市場同樣不可小覷。在今年的融資訊息中,強森醫療、新康醫療均從醫療行業出發,獲得可觀的融資金額。此外,國家開重視基層醫療行業,為互聯網醫療向基層方向發展提供了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區域信息共享平臺、區域醫聯體、區域云醫療服務平臺、基層遠程醫療、基層診所服務平臺等向著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
再次,母嬰市場可作為時下互聯網醫療發展熱點,iBaby、醫信科技旗下的媽咪知道等相繼完成融資。從受眾群來說,母嬰市場的目標群體大多為消費水平相對穩定,且具有相對成熟、理性的消費觀。從市場需求來說,因其母嬰市場的特殊性,具有剛性需求屬性,且需求的程度較其他市場更為迫切。另一方面,因其流動性大,該領域的變現能力較其他領域更為突出。如何占領市場份額、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抓住痛點,成為該領域內互聯網醫療企業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
理性資金促進良性發展
2017年,互聯網醫療行業資金回歸理性,行業融資開始緊縮,未必不是件好事。理性的資金分配成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促使互聯網醫療行業整體走向良性發展方向。如果說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前方是一片藍海,那一定是市場細分程度更加專業化、醫療信息更加技術化、分布領域更加多元化、醫療大數據應用更加成熟化、醫療信息資源分配更加合理化的景象。未來的互聯網醫療行業將去向何方,我們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