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長城會主辦的GMIC北京2017移動醫療健康創新峰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國內頂尖科技公司、醫療機構、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移動醫療健康創新的話題,從人工智能與醫療、醫療新技術與個人健康、醫療領域的投資機會、移動醫療的下半場等幾個維度進行了深入的探討。IBM(中國)醫療及生命科學總經理劉洪,阿里健康高級副總裁柯研,昆士蘭大學教授李雪,鹍遠基因共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江立等出席了會議并和與會觀眾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進步,智慧醫療健康產業將會迎來黃金歷史階段,并實現飛速發展。智慧醫療已切切實實地影響到人類的健康事業,未來醫療探索從未停止。GMIC北京2017移動醫療健康創新峰會也進行了深度探索。
長城會、微醫啟動長城會會員“健康計劃”
在峰會上,長城會CEO郝義和微醫總裁蘇英琦一起啟動了長城會會員“健康計劃”。郝義表示,我們希望能夠在未來跟微醫一起為長城會打造一個高端定制的會員服務,同時也衍生到會員之外,更大范圍在醫療領域、移動健康領域打開一片新的天地。
據悉,健康計劃覆蓋四個方面:首先在健康管理師方面給大家提供服務。健康管理師可以給會員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做一些建議。第二,在責任醫生方面給一些專屬服務,通過線上問診,可以在線上進行一些處方的開付,醫藥的配送。第三,會對會員的健康檔案做一個系統的管理,包括他的個人、家庭、乃至家族健康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去管理。第四,發揮微醫集團線上、線下醫療資源的能力,在轉診、掛號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務。該計劃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給會員提供一個健康的保證和服務。
人工智能與健康醫療 一切從鏈接開始
IBM(中國)醫療及生命科學總經理劉洪認為,無論是國內的醫改政策,還是國際上的一些學科方面的精準醫學、多學科健康服務,大家都意識到封閉、垂直、專業的體系正面對一些新的挑戰,包括從移動互聯的技術、物聯網、傳感器、嵌入設備,通過便利的大數據的分析來提供一些TOC決策點;也有一些政策、支付方也希望服務過程更加透明化、高效、合理。從消費者、患者,希望它的服務、體驗更加友好,而且能夠真的是做到所謂連續、關聯。這就是“連接”。
微醫總裁蘇英琦在峰會上表示,進入到互聯網醫療以后,大家越來越開始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行業的發展趨勢一定會進入到健康的管理,借助覆蓋日常生活的醫療健康大數據,以治病為中心轉向對人們健康的關注和管理,包括亞健康的狀況。到第三個階段就是人工智能,這個也是整個發展趨勢,有些東西是不可以用機器來代替人工,但是不能否認人工智能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動力。最后一個階段,隨著醫療大數據的互聯互通,進行前置的預防,從被動醫療走向主動健康。
阿里健康高級副總裁柯研認為,移動互聯網已經向水電氣熱一樣成為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別是80后、90后、低頭族這一代,他們已經把醫療的需求、購藥的需求、保險的需求全部帶到了互聯網端。我們也看得到未來醫院的互聯網醫聯體和互聯網醫生的合作體的模式,也就是未來所有的醫供體已經把醫生和患者緊密的聯結在一起。
關于人工智能,柯研表示,從行業的發展預期來講。第一階段2017年之前,大家更多的是規劃和試點;第二階段是從2017—2020年,是研發和推廣的時代;第三階段是商業和布局,2025年之前,都是人工智能的小時代,而不是大時代,2025年之后我們認為會有一個成熟的運營,會形成人工智能的大時代。
用移動互聯改變健康,用人工智能助力醫療,這是阿里健康對移動醫療的期望所在。
醫療新技術與個人健康 中國癌癥早期篩查新技術正在領先
鹍遠基因共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江立做了“癌癥早期篩查新技術”的主題演講。張江立表示,在過去幾年里,中國癌癥發生的比例正在向西方國家靠攏,越來越呈現“富人化”。平均來說,中國癌癥病人5年生存期不到美國的一半。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中國更加重要。精準預防和精準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鹍遠基因拿到了三個屬于全世界首創的技術:1.用血做無創的高通量甲基化檢測。2.找到了一組癌癥和非癌癥特異性的指標。這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學習的方法獲得的。建立一個模型,在樣板上做驗證。3、拿到另外一組的器官特異性甲基化的模型。在癌癥早期篩查新技術,中國正在領先。
隨后的圓桌論壇“互聯大數據,醫療大應用”,由云龍資本董事總經理趙子琪主持。孕諾首席執行官奚澤慧,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李雪,妙健康CTO趙進進行了深入討論。
奚澤慧表示,孕諾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視數據采集的方法,采集到的也是連續的夜間睡眠期間的數據。將來,利用這個數據做非常多的應用,比如說睡眠質量的分析,內分泌疾病的預診斷。數據積累的越多,將來價值就越大。
妙健康CTO趙進表示,妙健康APP通過將智能穿戴設備進行打通,包括手環、智能手表、血壓計、血糖儀,獲取到用戶很多的數據,為用戶提供綜合的數據指標。
澳大利也昆士蘭大學教授李雪表示,3到5年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將給醫療健康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加上基因學,基因組和基因測序的工作。癌癥晚期的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的情況下,都還可以用納米的細胞,對癌細胞進行一對一的殺死。這一應用場景在老鼠身上已經做成功了,在人的身上還有百分之九十幾的成功率,但是還沒有鋪開生產。個性化的醫療和藥品、疾病預測、病毒的研究和控制,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來認識。
醫療領域的投資機會 互聯網、服務、痛點依然是焦點
諾基亞成長基金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鄧元鋆在主題為“資本市場里的移動醫療”的演講中表示,能利用移動互聯技術解決醫療痛點的公司,將是資本的寵兒?!搬t療健康確實吸引著很多的投資人。但是,在中國應該要解決的是的痛點是針對:病人、醫生、政府、醫院和老百姓。比如說病人去醫院的時候要排隊,有各種各樣的難題;基層醫生的收入;醫生如何面對龐大的病人;醫生沒有太多的時間不斷的改進自己,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醫院現在面臨著收入的壓力,一般的老百姓,怎么保持他的健康狀態?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痛點?,F在的創業公司,是否在這方面都可以有一些解決的方案?
上海趣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趣醫網COO、趣護網CEO張振華的觀點是,用服務撬動互聯網醫療的萬億市場。他表示,在醫療領域,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整個醫療行業的體量特別大,這里面有一個金礦存在,如何撬動這個金礦?可以通過服務去做變現。真正有價值的服務,企業都會去買單。
一呼(北京)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及CEO馬海平則明確表示,現在是人們對AI期望值的低谷,這反而是開啟人工智能的最佳時間。他認為
“互聯網+醫療”這個行業,破局之道是智能醫療,用人工智能的手段破局,找到一個特別小的點,讓用戶有感知,讓用戶嘗到紅利。這也是一呼借助AI提出一分鐘掛上專家號的原因所在。
德鼎創新基金合伙人王岳華、OLEA China CTO關曉龍、上??党提t院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醫院云端暨智能醫療系統開發服務部副總經理翁孝悌、RAPID
Genome董事總經理Robert Bulloch和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超就智能醫療的風口展開了討論。
峰會一致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醫療健康服務正向著“移動、互聯、個性、精準”的智能化方向轉型。智慧化醫療健康產業將成為諸多醫改政策推動下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