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4月27日消息(報道:李楠)
今天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于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大會以“天·工·開·悟”為主題,寓意關注未來,著眼現在。會上云集了中國科技界領袖,在今天上午的全球領袖峰會上,李開復發表了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科學家創業”的主題演講。

李開復(速途網拍攝)
首先李開復談到了人工智能的需要關注的4個點,分別是人工智能將創造巨大的財富,要擔心擁有巨大數據的公司,人工智能將要取代50%人的工作以及科學家有什么使命與機會。
對于自己曾經創業失敗得到的教訓,李開復用他曾在MIT演講留下的話作為總結,他說道,創新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用的創新。
隨后李開復談到了人工智能科學家應該如何創業的問題,他認為科學家與創業者有很大不同,對于創業者,他認為他們更重視如何打造產品,創造商業價值。他援引精益創業之父Steve
Blank的觀察,找出了科學家創業會面臨的幾個問題,分別是:科學家的題目往往過于冷僻、過于細微;科學家的選題跟主流創投關注的風口有巨大差距;科學家往往很不愿意承認自己不具備把技術商業化的洞察與能力。李開復希望每一個科學家在創業之前問自己,會不會面對這些問題。同時,他還指出目前科學家創業的領域很廣泛,已經涉及到了基因編輯、細胞擴增、高能電池、生命科學、區塊鏈等。
而人工智能時代最核心的是AI科學家,李開復也發現目前大多數人工智能科學家在做人臉識別,由此看出科學家缺乏想象力。因此,他認為科學家需要與懂企業銷售的人搭配,這樣才能碰撞出獨角獸公司。
對于AI發展三部曲,李開復認為第一部為AI率先在在線化、數據化程度高的行業發生,隨著在線化的發展擴張到B2B各行各業;第二部為隨著感知,傳感器和機器人robotic的發展,AI會延伸到實體世界;第三部為當成本進一步成熟,AI全面穿透到個人場景,全民自動化的時代到來。
李開復還未科學家參與AI時代給出了四條建議路徑,他表示科學家可以選擇自己擼起袖子做創業,或者把技術授權出去,也可以選擇找個商業合伙人一起干,最后為提供技術開源、公開發布論文。
最后,李開復發表了結論,他總結到科學家挺苦逼的,非常重要,我們應該以珍惜國寶的態度支持頂尖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