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下午,小米在北京正式發布了小米手機6,雷軍在這場莫名傳來鋼琴伴奏的“朗誦秀”中,道出了這部被稱為“七年來工藝巔峰之作”的產品,所被賦予的歷史使命。

借驍龍835,享首發紅利
在硬件參數上,小米6依舊延續了小米手機的“頂配”風格,不僅采用了高通驍龍835處理器、最新型的LPDDR4X內存,在其它配置上,小米6使用5.15英寸1080P
LCD屏幕,夜間亮度最低可達1nits,正面無孔式指紋識別,廣角+長焦雙1200萬像素主攝像頭,3350mAh電池,并配備雙立體聲揚聲器、2*2雙路WiFi、多功能NFC等功能。

深知“發燒友”在挑選手機時熱衷于參數的雷軍,在新品介紹環節,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小米手機6所搭載的滿血驍龍835處理器的“中國首發”。
說道高通驍龍835
處理器,手機參數黨們必然不陌生,八個主頻最高可達2.45GHz的Kryo280核心,采用三星最新一代的10nm制程,相比前代驍龍821在處理性能與圖像性能全面提高的情況下,總體功耗降低了25%。

從參數上看,驍龍835+6G
LPDDR4內存的華麗組合,上市后必然會受到參數黨的側目。能夠趕在其他競爭對手前面上市835機型,對于廠商攻占市場意義重大。
而小米得益于高通的良好關系,能夠讓小米6趕在4月29日開售,不僅在835機型在發售日期上領先了其他國產廠商,更使得小米可以目前市面上已發布的835機型(三星S8、索尼XZ
Premium)在國內鋪貨前,享受短暫的“835真空期”。

然而小米6“首發紅利”能夠持續多久,還要看高通能給小米提供多少835芯片。
去年小米5發布時,雖然也正值驍龍820國內市場的真空期,但由于三星與高通的合作關系,吃掉了驍龍820的大量貨源,小米只拿到了“殘血版”820處理器和少量“滿血版”。縱然“賣一臺賺一臺”,但無奈長達4個月的供應缺貨,還是讓小米錯失了走量的最佳時期,導致小米5損失慘重。
不過好的信號在于,這次小米6能夠順利拿到“滿血版”的驍龍835芯片,高通與小米的供貨情況或許會有所緩和。
雖然對于用戶來講,搶購國內唯一一款835機型,仍免不了一機難求,但更大的供應量,無論是廠商還是消費者都是希望看到的。
七年工藝積累,雷軍口中的巔峰
當未來驍龍835芯片開始放量,眾廠商紛紛采用,小米逐漸失去首發紅利只是,手機的差異性就成為了小米6能否繼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而差異性的最好表現,就是手機的外觀設計。

在雷軍口中,七年的工藝積累,才造就了小米6的在工藝上的巔峰之作。
在小米6上,我們即可以看到3D玻璃、不銹鋼中框、無孔式指紋識別等曾經被采用的設計。也可以看到例如方液體潑濺、無耳機孔、四曲面玻璃的創新。
還有一個沒有提到的細節在于,額頭上的“MI”Logo已經消失。作為在“小米手機”系列中延續了五代的代號,終于消失,雖然讓正面板少了一點品牌歸屬的傳承,但卻整體上多了幾分沉浸的美感。
從筆者看來,小米6在設計上,雖然不及小米MIX的驚艷,但多了幾分踏實,反而更傾向于大眾審美。

甚至雷軍還在發布會上搬出平均從業經驗10年以上的工藝團隊,以及對于“亮銀探索版”量產失敗,僅存10-20臺售價恐高達20萬的故事。
然而網友們貌似并不是很同意這樣的看法……

甚至有人吐槽,小米工程團隊等了七年的設計,為何宛如一臺前置指紋的榮耀8。

相機方面,小米6采用了類似蘋果iPhone 7
Plus的雙攝,采用雙1200萬像素廣角加長焦雙攝像頭,支持2倍光學無損變焦和四軸光學防抖。在全新的人像模式加持下,成像可以達到單反級的背景虛化效果。
雷軍的鋼琴朗讀秀
這場發布會與以往最為不同的,在于加入了不少雷軍的“煽情”朗誦環節。不知何時亂入的鋼琴伴奏,配著雷軍湖北仙桃的普通話,上一次聽,還是2015年年底發布紅米Note3時,那段《我所有的向往》。

在“鋼琴朗誦秀”環節,雷軍提到了設計工程團隊耗時七年,將所有在工業設計上的積累全部用于小米6之上;也提到了為了一塊亮度最低可達1nits的護眼屏,屏幕還價團隊做出的努力;還有新加入的雙攝像頭凝聚了相機團隊的心血。
在朗誦秀中,雷軍反復提到了“謝謝”,感謝供應商伙伴、感謝參與小米6研發的工程師團隊、感謝米粉的支持。
那一瞬間,筆者甚至感受到一種“小米從此專注做自己”的錯覺。
因為這種感覺很快就被小米6與友商手機對比所打破了,作為對手的友商手機1(OPPO R9s)和友商手機2(iPhone7)挨個被拉出來吊打。

敢情雷軍演講背后這煽情的鋼琴聲,潛臺詞是“在我的BGM里,沒有人可以擊敗我。”
售價上漲,從價格到品牌
受到全球原件供應上漲的影響,小米手機6的起售價也應聲上漲了500元。其中,小米手機6G+64G版本售價2499元,另有售價2899元的6G+128G版本,以及2999元的陶瓷尊享版(6G+128G),目前共有亮黑、亮藍、亮白三個顏色可選。

雖然售價上漲500元,雷軍依然說是成本價銷售,但筆者認為,漲價原因或許不僅僅是成本原因。
畢竟小米高管曾經說過:“不賺錢可以,但賠錢絕對不行。”小米手機自開售以來也從未賠錢銷售過。
對于曾經主打“性價比”的小米來講,消費者選購其產品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是價格,這樣導致的結果是用戶往往因為另一家產品價格低了100元而選擇另一個品牌的產品,用戶黏性很低。

而如今的小米手機,開始逐漸脫離“性價比”的泥潭,開始強調設計與品質等元素,增強用戶對于小米品牌的黏性,目的就是為了讓其用戶的關注點從“看價格”升級到“看品牌”。
這對于小米來說可以獲得更高的溢價空間,一方面可以提高營收利潤,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與生產,以得到更高的品質。
從“價格”到“品質”對于企業產品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良性循環,能在未來看到更好的產品,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只是希望等到明年小米 7問世之時,就不要再用“為了這個設計,我們等了X年”的老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