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4月5日專訪 報道:王佩
第一次關注到炫蹤網絡是近期一則關于炫蹤網絡要開啟A股上市計劃的報道,而認識今天的受訪者——炫蹤網絡CPO袁培笙,則是在14年左右。
那個時候他還在擔任上海育碧游戲制作人,帶領團隊做了《孤島驚魂》、《分裂細胞》、《幽靈行動》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育碧的經歷雖然給了他很多光環,但在此后,他卻選擇加入“游戲創客營”,去做一個專門面向游戲創業團隊的孵化器。

圖:炫蹤網絡CPO袁培笙
再到近期選擇加盟炫蹤網絡,袁培笙稱,這一路的經歷收獲很大。在育碧的時候,最大的收獲是圍繞用戶真正的需求研發產品的思路和方法,而創客營則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國內研發團隊,了解到國內團隊的困難、愿景和訴求。
在加入炫蹤網絡后,今后除了看產品、團隊外,袁培笙表示,大量精力會專注在完善流程規范上。在袁培笙看來,炫蹤要持續發展壯大,應該依靠一個合理健康的機制,而不是某個個人。在機制完成之后,他會投入在拓展產品合作,管理產品方向,幫助團隊不斷完善的方法和思路,以及規范本身的更新迭代上。
在他看來,創意屬于年輕人,他希望能在炫蹤平臺上,出現真正國際化的暢銷產品。
海外市場的變化
近些年,除了手游平臺的持續發展,Steam的快速成長為更多的游戲開發者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大量細分領域的游戲不斷涌現,這些都為游戲用戶的快速擴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6年全球游戲業的總收入已接近1000億美元,全球游戲用戶數量也已超過20億。這樣的覆蓋面決定了游戲市場已不再是核心甚至中度玩家的專屬,而成了一個具有普世化特征的娛樂產業。產品在核心玩法,核心體驗上都在向更加直觀、休閑、輕度方向轉變;而在游戲系統上也變得更具有成長性,以承載更多用戶長期留存的需求。

在袁培笙看來,今年海外市場會涌現出更多的由精良核心玩法和深度成長系統相結合的產品。
“如今的海外市場對國內的CP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國內市場巨頭稱霸、產品同質化、政府監管嚴格等現象,使得中小團隊舉步維艱,轉戰海外是一個機遇。另一方面轉戰海外,其實是和全世界的游戲去競爭,這對產品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袁培笙如是說。
而國內企業想要“出海”,袁培笙則建議:首先,對海外游戲和海外市場有一定的了解,瞄準海外目標用戶的需求進行產品開發,提升產品品質是團隊或產品最根本的海外生存之道。
炫蹤網絡的出海之路
炫蹤網絡的出海之路要從2011年開始,當時公司是面向海外市場的頁游、手游自主研發和發行的,目前已累計發行超過23款產品。而在今年,袁培笙表示,研發規模和項目數量上會有數倍的增長,然而最終的發行數量,則取決于產品品質能否達到用戶的期許。所以立項的數量,對于有潛力有亮點的提案,都愿意進行嘗試和努力,產品中心會全力配合項目團隊進行產品核心的打磨,非常歡迎注重產品品質的團隊交流合作。
作為炫蹤網絡同樣核心的業務模塊,在孵化與投資方面,更多的會考量孵化團隊產品的創意和游戲的新玩法,這也是海外市場游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國內的研發能力、商業化能力和運營能力是首屈一指的,如果再結合創新的游戲玩法,國產游戲在海外一定能所向披靡。

圖:炫蹤網絡自主研發的休閑塔防類游戲《魔塔奇兵》(英文簡稱:KOT)
一方面炫蹤網絡有足夠充沛的資金用來支持優質CP的發展;另一方面,在領先技術和人員支持方面,炫蹤網絡已經形成了系統的基礎模塊,例如研發、SDK接入、大數據、美術、策劃、程序等,在炫蹤網絡已經形成流水線的一環,任何入孵的游戲都可以享受這樣的完善的基礎服務。
這些年的“準備”
袁培笙透露,如今在資本方面,炫蹤網絡業績實現了連續三年的翻倍增長,已完成了4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鑫證券、寧波銀行、杉杉創投、久有基金、歐擎資本等。與此同時,炫蹤網絡于近期宣布了開啟A股上市計劃。

在組織方面,通過架構的保障,建立了3大中心——炫蹤孵化中心、研發生產中心和發行中心。
其中,孵化中心以獨立工作室模式運營,擁有財務獨立、人事獨立、利潤分紅等特權;研發生產中心通過多個工作室并行生產、研發中心提供統一技術支持的管理模式來創造內容,發行中心則依托海外用戶和渠道優勢,進行全球本地化的二次開發運營。三個中心聯動發力,吸納了國內眾多起步階段的優質資源的加入,保障了各個產品依托炫蹤多年海外游戲成熟經驗成功發行的概率。
目前公司運營的產品已超23款,覆蓋18種語言、近全球90%、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市場,并且與Facebook、新浪、 App Store,
Google Play
、ArmorGames等國際社交平臺和游戲平臺形成了戰略合作關系,是Facebook排名前十的應用開發商,是繼Zynga之后在Facebook上最主要的模擬類游戲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