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幾天,房產中介們都被一種悲觀氣氛所籠罩。
“新政策還是挺狠的,這幾天大家觀望的氣息都比較明顯,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政策的效果體現,有立竿見影的部分,也有長期發酵的部分,后市如何判斷還不好說”。愛屋吉屋前大區經理,現我愛我家店長表示。
這讓筆者想起2014年下半年的一幕,樓市遇冷,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線下中介大量關店,裁減人員,賣房業務人員同時兼顧租房業務,以此開源節流。
彼時,主打無線下門店、輕模式、低中介費的O2O房產中介大量出現,愛屋及屋,加上較早成軍的安居客、房天下二手房等等,都開始發力,大有圍剿傳統中介之勢。
兩年時間,像一個輪回。
此時,愛屋吉屋裁員,房天下、安居客變相裁員的新聞屢現報端。為何樓市火熱之時這些互聯網模式的房產中介反而死去活來,在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后的1-2年可預期的平淡期內,他們能否像初生時再酬壯志?
生于亂世,壯志未酬
愛屋吉屋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創業團隊。
2014年成立,2015年3月,愛屋吉屋宣布獲得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5月又傳出公司完成D輪融資,融資額達1.2億美元;11月,愛屋吉屋宣布完成E輪融資,金額1.5億美金。不到一年,愛屋吉屋累計獲得3.5億美元融資總額,估值超過10億美元。
至此,一只“獨角獸”誕生了,在摩拜和ofo出現之前,愛屋吉屋應該是成為獨角獸快的公司之一。當時蔡明代言的愛屋吉屋廣告鋪滿全北京,讓人印象深刻。革鏈家和我愛我家的命,是愛屋吉屋當做信仰的終極目標。
而在一段時間內,愛屋吉屋確實做到了。北京、上海全部進入前三名,讓曾經7次創業者鄧薇雄心勃勃。
“我們是用互聯網飛機大炮的方式挑戰傳統房地產中介的刀耕火種。鄧薇的比喻非常恰當,也表現出她對傳統中介的不屑一顧。

可以說,那幾乎是O2O房產最好的時期,在市場遇冷時入局,以低傭金掠奪市場,他們的出現也一定程度上給樓市添柴,并促進樓市回暖。而傳統中介本身模式較重,被蠶食掉不少市場份額,顯得狼狽不堪,甚至岌岌可危。
樓市回暖,巨獸蘇醒
但是,巨獸還是醒了。
2016年的一線城市,是明顯的“賣方市場”,即供不應求,能買到房就不錯了,傭金高低,成了消費者考慮的次要因素,互聯網中介主打的低中介費優勢,逐步式微。
從數據上看,愛屋吉屋開始節節敗退,傳統中介優勢明顯。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初愛屋吉屋在北京市場的占有率僅為3%,5月份跌至2.03%??傆嬌习肽旯渤山?5594套,愛屋吉屋的市場占有率只占1.46%;在上海市場,
2015年11月份,上海愛屋吉屋的市場份額為5%,短短幾個月,2016年4月份,下降至1.5%。

云房數據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被譽為金九銀十的樓市黃金月份,愛屋吉屋份額為1.58%,環比下降20.62%;房天下為2.27%,環比下降16.81%。
在市場份額下降的同時,愛屋吉屋也遭遇了口碑危機。2016年底住建部公布的30家違規中介中,愛屋吉屋慘遭點名,著名的“飛單”事件,讓愛屋吉屋一時名聲受損。
“在市場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傾斜之時,鏈家、我愛我家的門店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就像VIVO、OPPO和華為的崛起一樣,尤其是房子這種大件,去店里讓中國老百姓感到踏實?!苯邮懿稍L的是個資深中介,他在我愛我家5年,然后跳槽去愛屋吉屋做大區經理,現在又回到我愛我家,他還透露,即便愛屋吉屋開始布局線下店,并提高傭金,但中介們仍然開始選擇離開。
更重要的是,鏈家和我愛我家都完善了移動端建設,手機端下載量不亞于互聯網起家的公司,同時還孵化了“自如”、“相寓”等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租房品牌。國美和蘇寧對于京東的追趕,在房地產領域再次上演了。
這時“獨角獸”三個字在復蘇的巨獸面前,像個笑話。
消亡?逆襲?
可以觀察,安居客、房天下等都在進行PR宣傳,保持了較高的媒體聲量。但也可以發現,2016年底開始,愛屋吉屋在網上就甚少有正面宣傳,我們仿佛只能從其官網還在更新,判斷其還活著。

百度指數:2017年,愛屋吉屋已經完全掉隊
它會消亡嗎?可能吧。
只不過,是像安個家一樣倒掉、還是被收購,當然,我們期待有人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