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樂視互娛旗下的樂視應用商店發布了2016年度電視平臺應用分發報告。報告里稱,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網民的規模已達7億,手游用戶5.28億,面對國內互聯網游戲市場移動化持續升溫,電視游戲能否找到自己獨有的“求生之路”呢?
區域分布
報告里稱,在地區分布中,手機端游戲的用戶群體較為分散,一二三線城市都有其受眾群體,而電視端游戲用戶分布區域則較為統一,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和沿海地區。相對于2015年來說,2016年的浙江省、江蘇省、天津市等更多一二線城市和沿海地區開始逐漸顯露出其在電視端游戲的用戶潛力。

時間規律
一般手游用戶是在中午12點的午飯休息時間和16點的下午茶時間享受游戲,而對于電視端的用戶來說,晚上18—20點左右是下載和充值的最高峰,這個時間段一般是上班族下班的時間或是學生放學的時間,其下載量和充值也在時間規律上展現出了一致性,證明了電視端的用戶在回家后都會很快打開電視游戲消遣。

各年齡段喜愛偏好
報告里稱,在受眾年齡人群中,手機端的用戶較為年輕化,大多集中在21歲—30歲的人群當中;而電視端的游戲用戶較為分散,從十幾歲到四十歲不等;
這是因為30歲以上玩家更喜歡和同事、家人、朋友一起玩游戲,所以電視游戲就成為了他們休息聚會的娛樂消遣方式;而30歲以下的年輕玩家中,自己一個人玩游戲的時間占到將近三分之一,所以年輕人更加偏愛可以隨時隨地娛樂的移動游戲。
電視游戲的尷尬
雖然手機游戲的畫面和操控比較電視游戲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移動設備的便攜性成為其最大的優勢,觸屏的設計也讓移動游戲在操控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手機更新換代的頻率要比電視快得多,所以不管是運行還是內存方面都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而對比手機游戲來說,電視游戲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雖然電視的屏幕和分辨率都相對較高,在用戶玩大型游戲的時候有很震撼的效果體驗,但其操控手柄和游戲盤等一些設備都需額外購買,有時還會出現不兼容、畫面延遲等問題,再加上地點的限制,電視游戲處于越發尷尬的位置。
從近日任天堂最新Switch主機瘋狂的銷售狀況來看,主機電視仍占據一席之地。但目前對于中國市場而言,移動游戲的市場格局已定,若非出現新興技術,電視游戲很難在國內有爆發式的發展。

AR、智能識別或觸屏是未來?
圈哥認為,隨著2017年家庭智能平臺的發展,電視將不僅僅作為一個游戲設備或是視頻播放器,還將以智能操控的形式成為家庭新的中心。智能識別、AR、觸屏這些新的操控方式或將為電視游戲注入新的生命力。
早在2016年8月,創維就已發布首款帶有AR功能的智能電視S9D,這款AR電視的頂部需要安裝特定裝置,開始游戲前需要在規定的范圍內站好,然后自動識別人的手勢動作,從而實現“隔空取物”,以這種方式玩切水果要有趣得多,同時還起到了鍛煉身體的作用。

近日,小米電視的4A系列也宣布支持人工智能語音控制系統。據悉,小米是采用的搜狗語音技術,用戶無需在通過遙控器進行切換操作,而直接可以通過語音便可實現關鍵詞搜索、熱度排行、明星找片、查詢天氣、控制電視等語音交互功能。從而減少了操作中的麻煩,增加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語音交互體驗。
隨著這些高新科技的加入,用戶對于電視的體驗感會有進一步的提升。這就像電腦一樣,擁有更高配置的游戲電視或將出現,電視的功能劃分已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這也將成為電視游戲愛好者們的一種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