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了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都快十年了,老大!”
《無間道》里,警方臥底梁朝偉,如此對上司黃秋生訴苦。
一
“說好了學習(臥底)三個月,但三個月之后,又是三個月”,58系二手車信息服務類APP查博士派出的臥底陳小梅(化名)被潛伏企業揪出后,表示出自己的無奈。
陳小梅受58系企業查博士部門領導派遣,入職競爭對手車鑒定做臥底,為查博士提供車鑒定的客戶信息、市場動向等情報。在為時8個月的潛伏中,陳小梅向查博士的“上線”傳輸了車鑒定的重大商業變動、大客戶信息、價格數據、宣傳文案等涉及商業機密的信息,共500多條。
微信公眾號等深線,在《被拋棄的90后商業女間諜》一文中,揭露了該事件。
最終,車鑒定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向查博士發起訴訟,要求查博士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并索賠2000萬元。
二
同類企業的競爭,自古有之。西周時期,為防止商戶間惡意競爭壓價或抬價,執政者會對商品“奠其賈”,即規定統一價格;到了唐宋之后,大幅調整價格者還會被施以杖笞刑。在重農抑商的意識形態下,當時的商人屬于被歧視的對象,財富再高也難提升其社會地位。因此,友商競爭尚算和諧。
到了明清時期,財富值成為衡量地位的重要因素,于是商戶間競爭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商業間諜開始浮出水面,武師、醫藥、美食、釀酒等領域都成為重災區。徐浩峰在電影《師父》中提到,很多武館都會向競爭對手的武館里安插臥底,從而將功夫帶出。因此,到了清末,國內的武館幾乎全部只教“花拳繡腿”,真正的功夫只傳個兩到三個入門弟子。
這種情況在當時的社會中極為常見,因此全聚德、同仁堂等老牌企業各自都有著只把秘方傳給兒子或同宗的傳統。大劇《大染坊》中,也不乏敗家子把秘方賣出后,遭到宗室驅逐的橋段。
三
現在看來,商戶間的激烈競爭,也被遺傳到了互聯網企業中。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的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都慢慢從藍海變成紅海,再進化作血海。馬太效應的驅動下,每家企業都恐懼成為愈來愈弱的那一方。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成為在互聯網領域活下去的金科玉律。
中國互聯網教主級別的大佬周鴻祎,就曾對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說:“在中國互聯網要做成事,你們這些‘書生’是不行的,太陽春白雪是打不了仗的,是成不了氣候的。”
言下之意,產品可以優雅、文藝,但企業的行事風格一定要快準狠。想得到一將功成的結局,就勢必要有萬骨枯的覺悟。
周鴻祎一語成讖,王俊煜估值曾一度達到15億美金的豌豆莢,在百度等巨頭的夾擊下,最終只能以2個億的身價賣身阿里。
四
周鴻祎不同于王俊煜,他是那個時代最擅長“打仗”得互聯網企業家。
3721時代,周鴻祎在域名、搜索領域先后與RealNames、CNNIC、百度等多家企業起過爭執,通過強行卸載友商客戶端、網頁彈窗提醒安裝等方式,3721成為當時流量最大的客戶端,后以1.2億美金賣身雅虎。
彼時是2003年,中國互聯網的不成熟程度可以用這個段子描述:騰訊新聞中,周鴻祎的名字是以【周鴻(左示右韋 音一)】的形式展現;而網易新聞中則直接把“祎”字留白跳過……
脫身雅虎后的360時代,周鴻祎在國內殺毒領域,最先提出了殺毒軟件免費的概念,之后在一年間擊潰金山、瑞星等老牌殺毒巨頭,成為國內第一。從安全技術來講,那個時代360與金山瑞星幾乎無差,但周鴻祎因為無視規則,依然大敗對手。
之后,紅衣教主更是愈戰愈勇:11年,360在參與了互聯網第一大仗3Q大戰后,成功赴美敲鐘,首日股價便上漲134%;12年,進軍搜索行業與百度對壘,360股價在一年內從18美金漲到80美金……
周鴻祎的斗爭,也是整個中國互聯網廠商間競爭的縮影。從最初的產品下絆兒,到后來跳出行業規則,再到嗒嗒公關仗……周鴻祎雖草莽,但至少底線還在,終究沒有做出派遣商業間諜這么出格的事。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五
其實再早一些的時候,國內互聯網公司間是不需要打仗的。
國內第一波崛起的三大互聯網企業NSS(網易、搜狐、新浪),三者都是靠門戶起家。站在現在的角度回看,當時互聯網用戶規模之小,三個加一起甚至都不如現在TMD中任意一家。可即便是那種情況下,所有的競爭都擺在明面上,內容、界面、延伸服務成為其主要發力點。從崛起到輝煌,鮮有傳出三者間存在不正當競爭的輿論。
1997年的丁磊、張朝陽、王志東,通過不同的切入點,把自己的企業搞成了中國的雅虎1、雅虎2和雅虎3。并非是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容得下三個雅虎,而是當時中國企業家的格局能夠容得下對手。
六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國內互聯網的入局者增多后,各類摩擦屢有發生;當時間定格在人口紅利幾乎耗盡的2016年后,“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這句話,更是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共享單車領域的摩拜與OFO,一方剛拿到融資,媒體就傳出明顯有黑手的負面新聞;二手車領域的瓜子與優信,一方甚至直接捏造證據、公開抹黑;外賣領域的美團外賣、餓了么,線下送貨員與地推團隊的互毆從未停止……
此次查博士、車鑒定的間諜事件,則成功讓國內互聯網企業間的不正當競爭,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全球范圍內,商業間諜案在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通用與大眾、保潔與聯合利華、國內的華為與中興等企業間都有過先例。美國為了杜絕類似事件,于1979年發布《統一商業秘密法》、1996年推動《經濟間諜法》、2016年共同提交完善版本《2016保護商業秘密法案》……
依靠互聯網企業家的道德來約束不正當競爭,在我國恐怕是不太行了。畢竟最好的年代已經過去,互聯網企業的道德觀更是一屆不如一屆。
既然人治不行,那么,我們離法案還有多遠?
七
《無間道》里,黃督查(黃秋生)勸黑社會大佬韓琛(曾志偉)時,對他說:“世界不應該是這樣的,做人不該是這樣的,阿琛。”
數年后,黃督查被韓琛的手下從大廈頂層推出,摔死在計程車上。
韓琛,則死在自己派去警方的臥底,更加不遵守規則的劉建明(劉德華)手中。
“修橋補路無尸骸,殺人放火金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