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2月26日綜述 報道/彭盼盼)近日,索尼國際教育發布了一款兒童學習編程的創新教育產品——KOOV,該款產品包含可拼搭制作機器人的硬件和配有在線教材的應用程序。孩子可以按照KOOV在線教材的講解,將KOOV彩色模塊和電子元件拼接制作成各式各樣的機器人,以達到學習建模編程的效果。老牌科技公司憑借機器人編程教育進入STEAM教育市場。

STEAM教育,最初被稱為“STEM”教育,后增加Art學科,源于美國,是一種“后設學科”。STEAM教育是基于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將原本分散的各個學科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從涵義上講,STEAM是五個單詞的縮寫:Science(科學)、
Technology(技術)、E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Maths(數學)。STEAM
是美國政府提出來的教育倡議,即加強美國K12關于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教育,并鼓勵學科融合。
這五門學科不僅各自非常重要,學科之間的關系也相當密切。與我國頗受詬病的應試教育相比,STEAM教育不僅注重學習和現實世界的聯系,還更加注重學習的過程。一個完整的STEAM教學是基于現實問題,進行探究式教學,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寓教于樂、融會貫通、知行合一是STEAM教育的精華,在很大程度上講,STEAM教育比美國一直推崇的素質教育更上一層樓。
STEAM在中國,不僅屬于舶來品,還屬于正在發展初期的新生事物。
2015年9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十三五”期間
全面深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提到了未來五年對教育信息化的規劃,明確提到要“探索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這是STEAM、創客教育等名詞首次出現在教育部文件里。
此后一年,國家政策開始吹向教育體制改革。不管是提倡校企合作、公立校建設創客空間、出臺核心素養、綜合評價改革方案,還是最近公布的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科學課程,國家政策的風開始吹向素質教育。
在此背景下,國外STEAM企業紛紛打入中國市場,培生、索尼、樂高、高通等多家外資企業開始進軍中國 STEAM
教育市場。近日,索尼也玩起變成教育,帶著教育機器人KOOV進入中國。對于中國的STEAM教育市場,索尼國際教育有限公司總裁礒津政明表示,“中國的STEAM教育,特別是機器人教育的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市場量龐大”。
在國內,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和雙創政策的鼓勵,STEAM教育機構也逐漸發展起來,但是國內STEAM企業的處境卻似乎顯得有些尷尬。
從進入廠商數量看,速途教育通過梳理IT桔子等公開信息發現,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STEAM教育企業數量并不多,大約有50家。
成立較早的企業有樂創教育、樂智機器人、火星人俱樂部、KeeKo、喵爪網絡等,最新成立的STEAM教育也多數傾向于機器人教育方向。大部分STEAM教育企業偏向于教育機器人和科學實驗項目,
比較知名的品牌有鯊魚公園、小牛頓、博識、樂高、樂博樂博、達內童程童美等。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看,在這些STEAM教育機構中,多數企業還處于艱難的創業初期,只有三到三分之一企業進入了A輪融資。目前整個STEAM教育領域,只有盛通股份在2016年上市,并且盛通股份上市是通過收購樂博樂博機器,從而成為STEAM教育第一股。
從用戶認知度看,速途教育在百度指數里搜索“STEAM教育”發現,在2016年之前,“STEAM教育”的搜索指數幾乎為零。近半年的搜索最高峰出現在2016年12月中旬,但是百度指數也沒有超過700。進入2017年后,搜索指數在0至270之間。
(steam教育的百度指數趨勢圖,數據來源于百度指數)
從美國到中國,飄洋過海的STEAM教育,目前還處于本土化過渡和改造階段。
首先,和美國推行STEAM教育一樣,中國的STEAM教育也遇到了師資的問題。
鯊魚公園副總裁崔巍巍曾說,開始推的時候認為理念很先進,對孩子的素質教育非常有好處,再往下推卻發現產品的用戶實際上是兩方:一方是學生,另一方是老師。這時才發現,老師受了傳統教育這么多年,并沒有這種素養,包括美國的老師也是一樣。
其次,如果將STEAM教育的場景應用于公立學校,目前的教學設計模式并不符合STEAM教育的理念。
目前,STEAM教育目前處于市場化和國家戰略雙重推動的狀態,國內包括北京清華大學附中、人民大學附中、上海中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等在內的600余所中學都開設了STEAM教育課程。STEAM強調各個學科融會貫通和學生在“做中學”,國內目前大多數STEAM項目還在K12中剛起步,教學設計模式還是以前應試教育階段的模式,并不健全。
任何新生事物剛開始,都只不過是一株幼苗??少F之處在于,新生的幼苗,經過陽光雨露的滋養,卻常常成長為參天大樹。雖然目前STEAM教育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但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各類硬創公司進入,以及中國家長教育觀念的改變,未來,STEAM教育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