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期的87觀點開始,小編就此深扒一下張書賓和他的靈鏡VR,從偽產品炒作,到打壓競爭對手,拿到近億的融資。又如何逐漸走向行業(yè)邊緣化,繼而轉型的整個過程進行深度分析報道。

對于VR行業(yè)來說,2016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有太多的故事發(fā)生,但是要說到我們這次故事的主角靈鏡VR,卻出自于一次飯局上的閑扯,小編對面坐著靈鏡的前員工,提及自己的老東家,先說的竟是有關于2016《互聯(lián)網周刊》年度人物評選的話題,誠然,靈鏡VR的CEO張書賓立在其中,能與王健林、許家印、郁亮這樣的優(yōu)秀企業(yè)家站在一個評獎臺上,自身的話題度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但是作為一個在VR行業(yè)生存的小編來說,認為前員工口中的評獎詞說的實在扎耳:堅持和順勢而為,張書賓用十二分的真誠來做事業(yè),只為心底的那一份夢想能夠徜徉。成功的最基本元素就是堅持,他做到了,同時又用學習掌握了趨勢,這就是成功學。小編實在沒忍住的微微一笑,似乎觸動了前員工的某些敏感神經,那心頭的震顫,來自于戳穿“皇帝新裝”后的真相確實難看。
從這一期的87觀點開始,小編就此深扒一下張書賓和他的靈鏡VR,從偽產品炒作,到打壓競爭對手,拿到近億的融資。又如何逐漸走向行業(yè)邊緣化,繼而轉型的整個過程進行深度分析報道。
數(shù)據上的水分和套路
正式評測靈鏡之前,先容小編吐兩句槽:在分析國產VR硬件的時候,產品參數(shù)列舉對比是個非常麻煩的環(huán)節(jié),和國外同行有諸多不同,比起國外精準且冷冰冰的數(shù)據來說,國產VR設備在性能參數(shù)上更多注重的是套路,要么很隨意,要么用一堆華麗的詞藻敷衍過去,就是極盡吹噓之能事,大肆夸張所有數(shù)據指標,而對于靈鏡來說,這兩個套路在配合使用的情況下,一舉把自家的招牌上市產品搞成了笑話:

以上表格的參數(shù)選自靈鏡官網,以及設備研發(fā)公司維阿科技的官方淘寶眾籌頁面,所有標明“未知”與“官網無數(shù)據”的參數(shù)皆為官方未曾提及內容;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就憑這個漏洞百出的參數(shù)單,我們依舊能找出不少值得一笑的亮點:
作為自家上市的第一款手機盒子,靈鏡小白1大膽地把自己的近視兼容度數(shù)吹上了800度大關;結果到了名義上屬于后繼版本的靈鏡小白1S之后,這項參數(shù)居然神奇地縮水到了“0~700度”的水平,這場面就似乎十分尷尬了,說好的“品質帶來了質的提高”呢?恐怕這就是一句虛話。

品質提升只是噱頭
既然說到了“品質帶來了質的提高”的靈鏡小白1S,那我們就不妨來瞧瞧這硬件,到底有哪些改進,根據頁面的介紹,這款仿蘋果模式給產品型號加S,以示升級的設備。給鏡片添加了防霧處理,將瞳間距調整改為三段式,至于詳細參數(shù)一概不知。以及調整了側面控制滾輪的阻尼,并加固了頭帶扣的強度。概括總結:就是在修正了一小撮本應該在初代產品手板試制階段彌補的短板,這款設備便堂而皇之地頂著“質的提高”名號正式上市。而那些重要的,關于體驗的參數(shù)基本上是不動的,即便是動了,適配手機的尺寸范圍也是縮水的。從而向我們生動靈活地展示了“自以為登上VR風口可以一飛沖天”的投機者形象做派。

稍有VR設備使用常識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要想獲得舒適的視覺體驗,VR頭顯的鏡頭瞳間距調節(jié)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功能(對于近視度數(shù)較高的朋友來說尤甚);靈鏡小白1與小白1S都具備這種機能,本應算是一樁好事,但你能猜得到這東西具體如何操作調節(jié)嗎?

沒錯,直接把手指伸進設備內腔去撥動鏡頭座,就是這么簡單粗暴。這種操作設計劃傷鏡頭弄臟鏡片的概率非常高,反反復復摘下調整戴上確認的步驟十分麻煩,大部分朋友應該都能想象的到,設計出這種結構的產品,對于強迫癥患者會帶來多大的焦慮,一點不像高科技,更像是一款DIY產品。
偽產品何來沉浸感
參數(shù)是產品質量的重要參考依據,但是這種含糊其辭的做法,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其品質是經不起推敲的。說到VR硬件,最重要的一定是體驗效果。只說沉浸感一點,這肯定是與靈鏡無緣的。列表里的藍牙手柄是操控手機的,并不是像三星Gear
VR有自帶的陀螺儀。就這一點我們完全有理由把靈鏡小白歸結為張書賓所指的偽VR產品。精準的陀螺儀對于每一款VR頭顯產品都是相當必要的。尤其針對要求更高的VR游戲。能夠提高畫面反饋和響應速度,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眩暈感。而靈鏡比起某寶上論斤賣的VR硬件,只是多了一些看似是提升品質的附加技術,其實對提升沉浸感沒任何幫助,其技術含量基本可以忽略。
小編拿了幾款推薦的不同尺寸手機進行測試,不管是哪一尺寸,你都能看到狀似望遠鏡的視覺效果,或者突然眼前一抹黑的情況。因不同品牌手機的分辨率的提升和內容的關系,其畫質雖有差別但不盡理想,顆粒感極強。

榨干品牌的剩余“價值”
分析了半天靈鏡小白1與靈鏡小白1S,接下來再讓我們瞅瞅名字更長,但存在感更低的靈鏡小小白:從上文的表格中不難看出,這款設備屬于非常典型的“空有華麗辭藻吹噓,不見參數(shù)只言片語”的噱頭類產品;從實際產品的結構來看,這款設備(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去掉了設備封蓋,(疑似)簡化了固定頭帶,并(貌似)改進了瞳間距和頂角距調節(jié)機構的標準版靈鏡小白手機VR盒子。至于為何如此拿不準結論,只要去靈鏡官網的相關頁面看看就知道,這款產品仿佛就是為了配合“橙子VR”這款App才誕生的。雖然這種軟硬件廠商深度合作的行為,在如今的科技創(chuàng)業(yè)圈當中并不罕見,但是如此一來,維阿科技自家的VR內容App“靈鏡影院”和“靈鏡世界”又該處于何種立場?

畫出來的靈鏡小黑
嚴格來說,除了以上這些一個比一個更扶不上墻的手機VR盒子之外,靈鏡VR還有一款多少能上得了臺面的一體機式設備——靈鏡小黑。和靈鏡官網上的其它設備相比,這款名義上高大上不少的產品參數(shù)如下:

和上文提到的眾多技術含量可疑的手機盒子相比,靈鏡小黑顯然要出色得多;不過,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這款VR一體機選擇的CPU似乎有些奇怪,倘若再和靈鏡官網放出的CPU性能對照表一比,我相信諸位心中的疑問會再上不止一個臺階:“驍龍835這種剛出的尖貨就算了,至少該放個820做下對比吧?”

相信抱有這種疑問的朋友應該不在少數(shù),肯定也有不少人猜到了,盡管依舊在官網上掛著,但靈鏡小黑并不是最近登場的新產品;事實上,根據維阿科技管理高層的發(fā)言,靈鏡小黑的立項時間,甚至要比靈鏡小白更早,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技術含量低下的靈鏡小白系列手機盒子,變成了靈鏡VR絕無僅有的虛擬現(xiàn)實硬件產品。
直到今天,搜遍國內網上各大電商平臺,依舊完全找不到靈鏡小黑的蹤跡,甚至連相關的媒體評測也是難以尋覓——這種形似“胎死腹中”的產品規(guī)劃對于國產VR行業(yè)來說意味著什么,對于見識過“虛擬現(xiàn)實元年”國內VR行業(yè)大起大落的朋友來說,大家心知肚明。

從靈鏡小白的迭代過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品質帶來的提高是完全可以忽略的,也正像張書賓先生所言的那樣:這種產品本身是對整個行業(yè)沒有什么幫助的。比起那些純山寨貨來說,確實要有模有樣。而這也正是如靈鏡此類產品存在的空間。針對國內用戶的消費心理,進行營銷的一種手段。山寨貨玩壞了“VR”這個詞,而靈鏡高明之處就是針對更專業(yè)的“沉浸感”下手。被兩次玩壞的用戶,恐怕都要談VR色變了。
當小編將本文推送當日,靈鏡VR官網已經全面停止運行,取而代之的是靈鏡學院的官網,其轉型的意味不可不明顯,欲知更多猛料,我們周二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