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2017年,被稱為下一個BAT的“TMD”動作頻頻。今日頭條將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維英招至麾下負責人工智能實驗室;美團悄然上線打車服務;滴滴則宣布架構升級,放出“修煉內功、智慧交通、專車決勝、全球布局、洪流落地”的20字新戰略方針,這也是網約車新政后程維第一次對外喊話。
對用戶來說,20字戰略像是滴滴在說“我們一直在努力”,而對行業玩家來說,20字戰略則更像是專門引起對手注意,甚至是吸引火力,一副“全部拿到桌面上,不怕你們知道”的感覺。
專車決勝——網約車大戰2.0一觸即發
“專車決勝”,聽起來滴滴把2017年當做了專車市場的決戰之年。此前,北上廣深等城市的網約車新政限制了車輛的軸距與排量以及司機戶籍,當時就有評論認為——網約車新政對于深耕專車業務的網約車廠商影響相對少一些,對于滴滴、易到這類當時主打快車的廠商影響較大。
目前,擺在滴滴專車面前的是神州專車、首汽約車這兩個強勁的對手。我們看看兩者近期的相關動作:
1月26日,神州專車拿下全國首張網約車牌照;
1月16日,首汽約車司機拿下北京市第一張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書;
2月16日,首汽約車拿下全國首張《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
可以說,神州與首汽在運營資質上走在了前面,同時由于最初上線運營就選擇了B2C模式,對于自有司機要求嚴格,它們的服務收獲了用戶的良好口碑。
再看滴滴,在市場份額最高的快車業務上線前,其專車業務也是令人稱贊的。據一位滴滴用戶回憶,最初的滴滴專車由于車型高檔,已經補貼后價格接近出租,成為了他出行的第一選擇,但此后快車推出后,價格上的優勢讓其選擇了快車。而滴滴在快車市場燒錢時,神州與首汽采用了大額充返的策略,在吸引用戶的同時,間接建立起了“專車標準”。
在神州、首汽之外,專車市場還出現了新的競爭對手。
近期龐大集團旗下的網約車平臺“叮叮約車”正式登陸北京,其于去年10月獲得了光大金融50億元資金支持;
將“合伙人機制”引入網約車的優優UU,其放出的目標為“先做行業第二”;
依托于航班管家的伙力專車只為航旅人士服務,一口價是其最大的優勢;
就連主打吃喝玩樂的美團都于近期上線了打車服務,目前于南京進行試點。
老對手不斷在新政推出后猛秀資質,新對手攜資金口號入局,而滴滴此時放出“專車決勝”的戰略,大有糧草充足只有一戰的氣勢,可以預見,網約車大戰2.0馬上打響。
智慧交通——滴滴籌劃已久的B面展示
去年的云棲大會上,馬云對于數據曾有這樣的理解:數據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造的資源,是越用越值錢的東西。而滴滴準備將這4年多所積累的出行數據,以技術的形式輸出到智慧交通上。
去年5月,程維曾經放出過未來在智慧交通方面布局的信號,當時他說滴滴將打造智能交通引擎,名字叫‘潮汐’。此次滴滴新成立的智慧交通FT團隊(Feature
Team),交給了章文嵩整體負責,他到底是誰?
據了解,章文嵩在入職滴滴前的標簽為阿里云副總裁、首席科學家、淘寶核心軟件研發負責人、LVS創始人,甚至有評論認為其資歷比滴滴CTO還要深厚一些,其所配備的團隊質量也可見一斑。據此,滴滴在智慧交通方面確實下了血本。
章文嵩說,滴滴智慧交通體系將分為三個層面:對用戶、對企業和對政府層面。用戶方面,章文嵩希望未來滴滴可以給予每位用戶更加個性化的出行方案推薦,讓每個人的出行更快捷、更美好,而這一方面,滴滴將面臨與地圖服務提供商的競爭。近日高德起訴滴滴不正當競爭等等,就可以看做智慧出行領域競爭的狼煙。
高德在阿里巴巴體系里的地位不低,目前仍由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CEO俞永福管理,去年9月俞永福還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所有業務中最愛高德。此前,高德一直在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布一系列的交通報告,而滴滴近半年也開始發布相關報告,雙方競爭在所難免。
企業層面,總結下來就是滴滴將為公交企業輸出技術;政府層面,滴滴將為政府提供交通運行監管和決策支持,通過交通誘導屏、智能信號燈、潮汐車道、HOV車道、擁堵研判等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優化,共同推動智慧交通產業生態圈發展。滴滴在智慧交通方面其實是在展示自己的B面,暗示出自身正在加強2B向合作。
在這一方面,傳統家電企業海信可能會成為滴滴的對手之一。據速途網了解,海信這幾年悄然布局智慧城市,比如貴陽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就是由海信提供,投入使用后貴陽主干道停車次數下降了35%,排隊時間縮短了27%。
海信集團總裁助理、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維強在接受速途網采訪時曾表示,“海信是智慧城市的運營者,城市大數據的整合者以及關鍵智慧的提供者。而客戶之所以選擇海信的原因則是因為其更理解行業用戶。”
而章文嵩的老東家阿里云也在布局智慧交通。去年10月,云棲大會阿里云向外界展示了杭州城市數據大腦,“緩解交通堵塞”正是是城市大腦的首個嘗試。據了解,城市大腦已在杭州市蕭山區市心路投入使用,部分路段車輛通行速度提升了11%。阿里云在阿里巴巴體系中的地位也可以從阿里財報中看出,其連續6個季度市場規模保持三位數比例增長也正在挑戰這亞馬遜AWS的老大地位。
由此可見,海信以及正在起勢的阿里云是滴滴FT團隊面前較為重量級的競爭對手,但是速途網相信,滴滴目前的技術儲備可以實現其目標,智慧城市之路慢慢其修遠兮,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讓城市變得更加智慧。
全球布局——出海業務或成2017滴滴亮點
去年10月,速途網曾在《滴滴出海戰Uber,建議柳青程維讀讀<毛選>》中談到:滴滴在全球建立起了大聯盟,投資了美國第二大打車應用Lyft、東南亞最大的拼車平臺Grab、印度打車服務商Ola、以及東南亞最大打車應用Grabtaxi,滴滴將攜這些同盟者在各條戰線迎戰Uber。
如今,滴滴的同盟者更多了。
去年11月,滴滴與安飛士巴吉集團(Avis Budget
Group)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為超過3億的滴滴用戶在近17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境外安飛士(Avis)以及巴吉(Budget)的租車服務。
今年1月,滴滴與巴西最大的本地移動出行服務商99(原名99Taxis)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滴滴成為99戰略投資者,并將加入99的董事會。
至此,滴滴在美國、東南亞、印度、巴西都有所布局,而安飛士在眾多國家的租車服務則是為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
相比之下,滴滴全球化競爭對手Uber去年8月高調宣布收購創業公司Otto,進軍卡車貨運業務,并于10月在科羅拉多州進行了無人駕駛卡車運輸實驗;近期,Uber還悄悄在印度海德拉巴組建了一支工程師小分隊,專門用來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地圖技術。
可以預見,滴滴和Uber的全球化之爭,在2017年將進入貼身戰階段,也可能成為滴滴2017的業務亮點。
滴滴的20字戰略把2017年滴滴要做的事都放在了桌面上,專車決勝能否帶來市場新變化,智慧交通能否順利落地,全球化戰略是否順利,而競爭對手們會祭出何種大招奇招與之應對,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