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已過,我們真正意義上的春節(jié)算是正式結束了(上班狗除外),不過對于學生黨而言,這個時候才剛進入了自己假期的尾聲,圈哥覺得為了不讓這個假期如此草率的收場,很有必要為他們來總結一下一個假期的收獲了,比如寫了多少作業(yè),走了多少親戚,增加了多少體重,玩了多少游戲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收了多少壓歲錢。

在春節(jié)期間,壓歲錢已經成為孩子們過春節(jié)的一個獨特符號、標志,甚至是開學攀比的主要話題,畢竟對于那些沒有收入來源的未成年人來說,壓歲錢成為他們一筆每年固定并且不菲的“收入”,尤其隨著家庭收入的提高以及獨生子女的影響,壓歲錢也逐年增多。
不過對于圈哥來說,早已經過了收壓歲錢的年紀,但是從小時候的記憶里,自己的壓歲錢從來都是剛剛到手就被我媽拿走,或者事后主動上交,不過自己也是比較釋懷,在那個年代,拿了錢也不知道要去干什么,買什么,就算買一些零食玩具,開銷也并不大,畢竟物質基礎有限。
但是對于現在的很多小朋友們來說,壓歲錢的意義或許就不止這么簡單了,尤其是問道他們如何花這些錢的時候,其中男孩子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去買玩具或者衣服,更多的是充值手游和購買游戲道具。

打個比方,除了父母每人給的壓歲錢之外,像奶奶、姥姥、七大姑八大姨,父母的朋友這樣加起來,多多少少收個幾千塊左右應該是不在話下,而這樣一筆收入,雖然不能和那些重度游戲氪金用戶相比,但是也多少能夠達到如今多數游戲的平均消費水平,最起碼首充是綽綽有余了。
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許多玩家在玩《王者榮耀》或者《英雄聯(lián)盟》時就會進行付費充值購買英雄和皮膚來提升游戲體驗度,當然這也是每個游戲在付費機制上面的差異處。
早些時候,當小霸王才是一個地道玩家標配的時候,有多少人是攢了很久的壓歲錢,還要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求著父母才能買到一個,也正是這個時候開始,《魂斗羅》、《冒險島》《超級瑪麗》等游戲慢慢讓人們打開了自己的游戲之路,拿著手柄坐在電視前,將自己僅有的幾張卡帶翻來覆去的玩上一遍又一遍……

而如今,這樣的模式已經被手機所取代了,而消費方式,也經歷了“由外到內”的轉變。
現在,很多人也會留意到,家里面的小孩子大多數都對游戲癡迷不已,尤其是平時玩一些手游。這樣的現象反而有可能讓這一代人孩子更加花錢如流水,而且很多錢都拿來充值游戲,從來不知道節(jié)省,根本管不住。而且春節(jié)期間,游戲內必然存在各種充值活動,一些不法分子就在此時“盯”上了青少年手中的壓歲錢,利用販賣青少年喜愛的游戲裝備或游戲幣為誘餌,實施詐騙。
相信這兩天大家已經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報道,無非不外乎兩種,“家長莫名其妙的發(fā)現銀行卡達的錢少了”或者“剛收到的壓歲錢說沒就沒”。雖然這樣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但是在春節(jié)期間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這樣的現象反而更加的層出不窮,游戲皮膚,抽卡等等這些都是當今最主要,最快捷的消費方式,反而會讓人容易產生沉迷。

現如今,手游占據了學生,甚至是已經步入工作崗位的人假期的大部分時間,而且隨著重度游戲市場的發(fā)展以及移動網絡的發(fā)展普及,重度游戲受到了玩家青睞,許多游戲上也推出了像MMO、MOBA類競技游戲,例如騰訊《王者榮耀》、等游戲,除此之外像戰(zhàn)爭策略類《部落沖突》、《列王的紛爭》和回合制游戲網易《陰陽師》、《夢幻西游》等在付費率表現來看相當良好。
從客觀的角度看,一個游戲,尤其免費游戲想要長久運營下去需要資金支持,他們根本上是商人,商人就要盈利,所以皮膚道具飾品等這些增值服務,其實是游戲的命脈所在,而就中國特殊的游戲市場環(huán)境來講,免費+道具收費則是主流,而玩家對這一套倒很是受用。

但是隨著90后00后消費能力以及市場的膨脹,這樣的額付費游戲反而不好被控制,甚至會被人利用,游戲付費得到的營收節(jié)節(jié)攀升,但是始終無法避免各類負面社會問題的發(fā)生,長此以往的發(fā)展始終對于游戲行業(yè)不利,但是目前卻也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雖然目前國家已經在此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游戲版號的審批,未成年人通宵禁止游戲等相關管理辦法的出臺都看出了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性舉措,但是相信只有在和游戲本身的結合上才能真正起到保護和監(jiān)管作用,而未來在這樣方面游戲廠商們將采取何種措施來響應國家政策,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