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喜歡懷舊的,但是我們的生活卻總是日新月異的在變化,其實有時我們也知道,往往懷念的,不是舊時的事物比現在多好,而是它們所映射的那段難忘的時光。
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八、九十年代,對于一個家庭來說,能夠有一輛私家車在當時我們這些孩子的眼中是一件足以裝X到別人家的事情,而對于長輩們來說,這也給那個不怎么堵車的年代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走復康路,坐富康車
說起那個年代的家用車,就不得不提當年大名鼎鼎的“中國車的老三樣”,上海大眾桑塔納LX、一汽大眾捷達和東風雪鐵龍合資的神龍富康。基本這三款車型,構成了那個年代馬路上私家車的圖譜。

而“走復康路,坐富康車”這句廣告語,就是在那個年代火起來的。
相比于家用車開路先驅的捷達等其他兩款車型,同樣主打家用的神龍富康雖然起步最晚,但是卻憑借著在價格、名字、營銷等方面的親民路線,以及出色的底盤操縱性和安全及經濟性等優勢迅速崛起,成功躋身家用車型前列。
為法系車正名
1992年5月18日,由東風汽車公司、法國雪鐵龍汽車公司、巴黎國民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合資組成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誕生。
1992年9月4日,第一輛CKD組裝的“富康”轎車在襄樊東風汽車裝試廠正式下線。該車是東風汽車與雪鐵龍汽車合資組建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利用從法國奧爾耐總裝廠進口的部件,組裝生產的首款汽車,其在原產地市場的名字叫作雪鐵龍ZX,引進到國內后中文名被定為神龍富康,也就此開創了長達15年的產銷之路。
作為第一輛引進中國的法系車型,一路走來,神龍富康為我們展現了現實版的從不被接受到被接受的逆襲大戲。
在此小編想插一句說,法系車仿佛總是找不到迎合中國人審美的正確方式。這從富康初上市時就遭遇了困難。富康的外觀延續了雪鐵龍ZX,尖尖的車頭,很短又很平的車尾,這在當時喜歡寬大方正車頭以及三廂車尾的中國人眼中完全不能被接受。在那個年代,“特立獨行”并沒有變成時尚,反而初期富康的銷量并不好。
然而,改變這一局面的,也恰恰是當時法系車“內在”的“實惠”,最終贏得了國人的心。相比當時老三樣的其他兩款車型,法系車的富康還是擁有很多“黑科技”的。尤其是安全性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后輪隨動轉向技術”(好奇者可自行百度哦~),和ABS、BA剎車輔助系統和高強度承載車身,這些在安全性方面精益求精,讓富康早在1998就率先通過安全碰撞試驗,獲得了“中華第一撞”的榮譽。
動力方面,從1.36L8V化油器式發動機到1997年采用1.6L電噴式發動機,再到2005年增加16V發動機不斷提升,領先于同級競品。
另外,還有在環保和燃油經濟相等方面的優勢,這些方面讓富康迅速感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銷量逐步提高,還記得當年滿大街跑的富康出租車么?能被選做出租車的車型,也映射出其優異的整體表現、皮實、省油等特質。
成也富康,敗也富康
2006年,雪鐵龍愛麗舍上市,東風雪鐵龍正式結束了富康輝煌的15年的產銷生涯。
按理說,神龍富康的成功應該為雪鐵龍在國內的發展塑造了一本有力的品牌背書,但是,從近年來雪鐵龍車型的銷量來看,卻并非如此。在2016年全國乘用車銷量總榜單中,雪鐵龍品牌表現最好的轎車車型愛麗舍僅排名90位,同比跌幅7%。同時,整體法系車與其他車系銷量相比也相差甚遠。

造成這樣的原因,難道只是因為雪鐵龍是法系車么?是因為我們領略不到法系車的浪漫嗎?可能答案不止于此,小編認為,雪鐵龍在市場上的尷尬地位主要由以下原因:
第一,就車身的性能來說,法系車中的標志和雪鐵龍給人的印象應該就是底盤好,操縱穩定,但是如果你還能說出更多的優點顯然有點牽強,其車身在外觀的設計在大眾眼里并不是很認可,另外在車身技術上的落后也是不爭的事實,那些早就應該被淘汰的4AT在現在的某款車型上還會搭載。
第二,就市場營銷來講,標致雪鐵龍在中低端市場并沒有被人們所認可,在人們的印象中選車的時候,壓根沒有把標致雪鐵龍放在自己的預想車型里。再有就是在車型的布局上明顯和其他競品比起來慢半拍,產品市場占有率低就顯而易見了。
第三,就從我們本身的角度來說,在很多人的眼中,人們選擇家用車的市場有著一定的從眾心理,慣性的就把法系車排除在外,而會選擇在市場上份額好的德系或者日系合資車。
理性的來說,法系車就車身質量來說還是尚可的,但是在國內這樣的殘敗,歸根結底,還是在國內一開始走的路越來越偏向于大眾消費者,而標志雪鐵龍在國內市場還有機會嗎?面對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