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淘汰沒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如果做不出來,就別在那兒混了,別在那兒撐著了。該撤就撤,該關就關,該并就并。”根據自媒體人金錯刀披露,百度CEO李彥宏最近疑似在內部講話中對自家產品撂了這樣幾句“狠話”,想必會讓一批產品經理聽完心塞無比,往后的半年要長夜漫漫、無心睡眠了。
其實對百度產品的創新,李彥宏比任何人都憂心。他認為企業的最重要價值在于創造,而這也是“很長時間沒有讓大家看到驚喜”的百度,必須面對的課題。與李彥宏的危機感形成對比的是《紐約時報》的態度,這份“不以報道速度而以深度和觀點見長”的主流媒體,在采訪了大量美國政府高官、軍界人士和硅谷精英之后,得出結論:中國的AI將超過美國。《紐約時報》的文章例舉了幾個中國AI技術正在趕超美國的例子,包括陸奇加盟百度、百度在硅谷設立AI研究室、中國軍方研發智能導彈和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其中,來自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果是其關注的重點。
作為中互聯網行業的代表性人物,過去的一年多,李彥宏出場必提人工智能。隨著“百度大腦”能力日盛,百度無人車、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得到國內外的越來越多的肯定,人工智能也全面滲透進百度搜索、金融、o2o、無人車等等各類產品中,說百度已是一家人工智能驅動的公司,并不為過。
春節前,李彥宏邀請到了全球IT產業界領軍人物陸奇加盟百度,并在宣布其就職的內部信中這樣闡述百度的戰略:“我們已經決定將人工智能列為公司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戰略方向,陸奇的加盟將進一步確保這一戰略得以順利實現。”而這一節點也被認為是美國真正開始重視AI壟斷被中國打破的開始。
陸奇的光環,不僅是由于他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深刻理解、權威地位,也在于他在商業領域、產品上的赫赫戰績。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百度現有業務結合落到實處,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百度的核心,并且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幕,讓百度重新拿到入場券,是陸奇上任后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當然,根據陸奇以往的工作經歷,他也展現了解決產品轉化問題的優勢。未來,淘汰那些已經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打造顛覆性的創新,想必正是李彥宏最期望看到的。正如他這次在內部演講中透露的,百度將把“資源向我們有優勢、戰略上重要的項目去聚焦”,而他口中的這些重點項目,無論是技術支持還是思考邏輯,顯然與人工智能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