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游戲市場收入規模已達244億美元,連續第二年超越美國穩坐全球第一把交椅。然而擺在國內廠商眼前的還有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數據: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年增長率已連續兩年出現下滑。
面對增速放緩的大盤,近年來游戲廠商們一邊深挖國內市場,一邊開拓新的盈利突破口——出海。據游戲工委《2016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自研網絡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72.3億美元,同比增長36.2%。

今年,國產自研游戲在海外表現強勢,甚至在部分重點地區橫掃當地市場。
出海首站捷報頻傳,大陸自研游戲橫掃臺灣市場
幾乎所有國內自研游戲產品的出海,都會按照以下路線推進:臺港澳——東南亞——韓國——日本、歐美二選一。臺灣作為大家出海的首站,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臺灣的市場太小了!”
的確,臺灣人口2350萬,僅相當于深圳的人口基數,是大陸人口的1.7%。然而,大陸游戲卻在這塊小市場上撬動了杠桿效應,實現了驚人的營收。
此類案例的典型樣本就是《永恒紀元》,該游戲在大陸市場的運營數據屢破紀錄,而臺灣地區的運營數據卻接近大陸的24%。

作為2016下半年殺出市場的一匹無IP的黑馬手游,37手游平臺發行的這款《永恒紀元》在大陸狂卷2.5億月流水,更創下單日流水5200萬的紀錄;而它在臺灣地區的繁體版本《創世破曉》更是斬獲6000萬人民幣的月流水,并在臺灣地區谷歌與iOS暢銷榜雙榜登頂。

《永恒紀元》成為這一年臺灣游戲市場的現象級人氣產品,登上臺灣各大游戲媒體封面。該游戲代表了2016年中國游戲出海的新生力量,在僅為大陸1.7%體量的市場上,撬動了相當于大陸24%的營收,按比例折算相當于理論值的14倍。

能在臺灣運營出6000萬人民幣月流水的大陸游戲只是鳳毛麟角,但論及在臺灣玩家群體中的高人氣,《永恒紀元》并不是特例。
在臺灣谷歌評出的2016年度5款年度最佳人氣游戲中,《圣斗士星矢3D》《創世破曉》以及《劍俠情緣手機版》3款游戲正是大陸研發巨頭完美世界、三七互娛旗下金牌研發團隊極光網絡、以及老牌武俠游戲研發商西山居的杰作。

大陸游戲為什么能風靡臺灣市場?這里面有游戲產品本身的內因,也有臺灣市場環境變化的外因共同起作用。
一方面,大陸廠商的研發實力今非昔比。研發實力不僅體現于代碼層面的技術功底,還有游戲項目整體的策劃水平。當下的中國游戲不僅畫面、音效拔群,最重要的是好玩,這很大程度歸功于高水平的游戲策劃方案。近年,一些日本、韓國甚至歐美的廠商都來向中國游戲公司取經,最主要是向我們學習游戲策劃的干貨。
另一方面,臺灣玩家用戶的真實訴求也在與時俱進,并慢慢向大陸玩家主流喜好靠攏。據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研顯示,臺灣玩家對于占用資源與時間較少的創新型MMORPG表現出高度期待,而以滿足快節奏用戶的碎片化需求為理念的大陸自研游戲也受到越來越多臺灣玩家的認可。
然而,僅靠自研游戲的品質提升,如果沒有發行商的助力,出海仍將是空談。過去的一年里,國產游戲在中國發行商的出海護航下一路高歌,而發行商的海外業績也在各國家與地區多點開花。
深刻理解境外市場差異,海外手游發行多點開花
中國游戲出海之路并不是坦途,錯綜復雜的市場環境與文化差異都是一路上的荊棘,在這個過程中,發行商肩負著為游戲出海排除萬難的重任。據App
Annie相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1-5月到2016年1-5月間,中國發行商的海外游戲收入增幅高達近150%(大中華區除外)。

2016年,國產策略游戲《列王的紛爭》斬獲全球市場超過3億的月流水,為發行商智明星進擊新三板增添了籌碼,也讓國內致力于海外發行業務的廠商備受鼓舞:海外游戲發行市場想象空間巨大,依然看不到天花板。

出海的關鍵在于發行商對于不同地區市場的理解。通過實戰,早期搶先試水的企業已積累了豐富的海外發行經驗,并摸索出自己一套產品本地化打法,嘗到了厚積薄發的甜頭。
作為頁游時代就已稱霸亞洲市場的發行商,三七互娛在2016年達成了海外月流水破億的業績。對于海外發行的訣竅,三七互娛表示:海外游戲市場環境復雜,發行商需要迎難而上做好本地化發行工作。貫徹運營與營銷的本地化理念,所發行的產品才能突圍海外。
2015年至今,三七互娛發力海外手游業務,于去年發行出盤踞臺灣iOS暢銷榜長達一年之久的《暗黑黎明》,今年3月在馬來西亞力壓《皇室戰爭》率先實現雙榜登頂的《六龍御天》也是三七互娛的發行力作。

2016年,與三七互娛一樣收獲海外碩果的中國游戲企業不在少數,中國游戲的全球化布局也呈現多點開花之勢。
Baijing
Apps數據顯示,在美國、俄羅斯、印度、印尼四國2016年的手游市場TOP100產品中,中國游戲分別占據了6、8、11、12款。數據背后可以看出中國游戲在全球玩家群體中受歡迎的程度,從成熟的歐美市場到新興的東南亞市場,一股中國風正在悄然刮起。
過去的一年,中國游戲在海外大有作為;未來,海外游戲市場表現出高速增長的潛力,中國企業出海仍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