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稱為“VR元年”,但業內對于VR產業現如今持有兩個不同的觀點,有人持樂觀態度,也有人認為VR寒冬已至。

VR的發展經歷了2014年的興起、2015年的熱潮和2016年的寒冬,到了2017年VR又將迎來全新的一年。
在此,速途網整理了年底論壇上聽到的眾多大佬對于VR的看法,并結合自己的想法為已經到來的2017年的VR做出了一個預測。
由“看”向“動”轉變
從2015年時Cardboard到暴風魔鏡等產品應用的出現,大家還是以“看”為主。到了2016年,一些好的應用平臺DAU已經有20萬至50萬,其應用下載量更是近1000萬。

從2016年開始,自守PC巨頭寶座的HTC開始聯合淘寶向移動VR邁進;Daydream的正式發售帶動了國內外一大批基于安卓用戶的優質VR內容的出現;PS
VR的正式發售也讓廉價PCVR成為了消費者們的最佳選擇…
到了2017年,VR市場將逐漸升溫。據預測,2017年移動VR將會超過1500萬臺,PC
VR將會超過200萬臺,PSVR也將會超過200萬臺。相比之前的虛熱,今年會有更多干實事的VR廠商出現。合作、共贏或將成為2017年VR行業的熱詞。
由“繁”向“易”的轉變
從硬件的角度來說,VR將會經歷一個從“繁”向“易”的轉變。越來越多的硬件產品開始向著便攜、高配、廉價的方向發展。
就2016年來說,VR硬件市場經歷了PC VR由上向下發展vr盒子由下向上發展的過程。
在這里速途網拿HTC Vive來舉個例子:試回想2016年4月HTC
Vive剛剛發布那會,上萬元的價格和高的離譜的電腦配置要求使得很大一部分消費者敬而遠之;

到了年中,HTC Vive迎來了一次對PC配置要求的下調;到了年底,隨著PS VR的發售HTC
Vive開始逐漸向外透露自家的無線頭顯計劃和第二代HTC Vive研發的消息。
而對于2016年火到爆的VR盒子來說正發生著相反的事。
就暴風魔鏡來說,先是焰火工坊手撕暴風魔鏡;再是暴風魔鏡推出VR高配版盒子暴風魔鏡5;最后到年底暴風魔鏡一體機Matrix的發布。無處不體現著廉價的VR盒子向更加高端更加向真VR看齊的發展趨勢。
在速途網看來,2017年VR頭顯將會繼續向著高質量、低價格的“居中”狀態發展下去。



由“散”到“一”的轉變
2015年開始,國內外VR市場以初創團隊局多,VR行業顯現出雨后春筍般的繁榮景象。在這種環境之下,VR平臺開始以少數、分散、個體化為主要特征。
據數據統計,目前全球VR視頻類、VR游戲類平臺總計不超過200個。在平臺少且極度分散的狀態之下,VR內容很難得到有效的整合,更不可能催生出現象級的VR內容。
2016年,微軟開放Holographic平臺的發布使得PC端的VR頭顯第一次得到了統一;谷歌Daydream平臺的發布也是從底層為智能手機加進了VR的基因。
隨著2016年的結束,微軟、谷歌在VR領域的平臺布局才剛剛開始。2017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支持微軟開放Holographic平臺和Daydream手機相續問世。
2017年會有哪些VR技術進入大眾視野?
除了上面說到的,在VR頭顯開始整合的同時,2016年末到現在為止多個動作捕捉、手勢追蹤、眼球控制、3D人像識別等搭載了全新技術設備的亮相似乎正在暗示著我們整個VR領域正向著“五感俱全”的方向發展。

2017年將是Inside
out的一個機會,從頭盔本身去做一個定位系統。去年谷歌有個定位系統應用至DayDream中,戴著手機時,你不需要連接任何線就可以在空間中走動。Inside
out在移動端或將被谷歌快速推動,在PC端今年也將會有新技術出現。

最后一個就是多種輸入方式。很多人在做PC平臺或者移動平臺的內容,但無法支持VR/AR。那么對于VR輸入的標準又是什么?也許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DayDream的出現為我們劃分出一個標準,但這是屬于其手柄的標準,未來也將會有許多不同的輸入標準,這是2017年大家可以期待的一件事情。
靈火寄語
如果說2016年是VR元年,那么這一年VR經歷了裁員、撤資的寒冬期,到了2017年,隨著VR市場格局的穩定,VR將會迎來新的一輪高速發展。

不同于2015年的浮夸,2017年隨著英偉達、微軟、蘋果、谷歌、AMD、HTC、Oculus等巨頭的不斷布局相信未來VR將會從技術、內容、價格三個方面取得突破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