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評論稱,在經歷2016年的收縮后,風險投資家更加看好初創企業在2017年的發展前景。
以下為文章概要:
一度向美國初創企業注入大量資金的投資者在2016年也學會了“勒緊褲腰帶”。
2016年流向美國初創企業的資金總量為四年來的首次下滑,而達成的交易數量則是自2011年的最低水平。
隨著“閱后即焚”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母公司等明星企業上市,風險投資者將重新獲得大量資金,2017年科技行業的前景似乎更加光明。
據市場研究公司Pitchbook提供的數據,2016年美國初創企業獲得了約678億美元投資,較2015年下滑15%,而達成的交易數量為7841宗,較2015年下滑25%。
對于紅極一時的初創企業市場,即將過去的2016年并不是一個“大年”。

過去數年中,投資者和行業樂于造就一批“獨角獸企業”,也就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
今年的市場情況突然轉向,業界對于初創企業發出了合理的質疑聲。雖然還算不上世界末日,但日子顯得沒有以前好過。初創企業已經收緊錢袋子,裁員,并且更加地專注實現盈利而非拼命增加用戶。
據數據提供商CB Insights稱,2016年只有12家公司加入獨角獸企業俱樂部,較2015年下滑70%。
投資者往往通過初創企業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收獲其投資回報。不過,由于股市的不確定性和波動,初創企業的IPO積極性大幅受挫。據市場研究機構復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稱,2016年只有105家企業在美國上市,較2015年下滑38%,這些企業共募集18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38%。
CB Insights稱,已經躋身私有企業大金主行列的沖擊基金和大型共同基金目前還是不太愿意開展風投活動。
此外,數家硅谷優秀企業在過去的一年中遭遇重大打擊。因技術備受質疑,曾經名噪一時的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裁員40%,并關閉其實驗室。
因被媒體曝光使用無執照的健康保險經紀公司,軟件初創企業Zenefits更換其首席執行官。Zenefits已經在美國數州實現了和解,并努力使自己重新振作起來。
當然,重量級初創企業在融資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光打車應用鼻祖Uber就從沙特融資35億美元,使其外部融資總量超過了110億美元。打車應用Lyft、大數據初創企業Palantir
、Snapchat母公司Snap以及中國的滴滴出行均募集了相當規模的資金。
此外,也有不少初創企業“委身他人”。新興的電商企業Jet.com就以33億美元的身價賣給了沃爾瑪。
投資者相信2017年將變得更好。復興資本稱,2016年IPO的平均總回報為23%,較2015年低1.5%,但超過了2014年的21%。
不過,一些著名的初創企業對于上市躍躍欲試,這可能會引發明年的一波行情。打頭陣的可能是Snap。其最早可能在明年3月份掛牌交易,市值可能超過300億美元。
音樂流媒體服務Spotify最快也可能在2017年進行IPO。
此外,仍有大量資金需要有投資的出口。PitchBook稱,風投在2016年已經募集了406億美元,總量至少為十年來之最,這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Andreessen
Horowitz和Founders Fund。
規模最大的可能要數日本軟銀公司發起了的總量為1000億美元科技創新基金。這項基金的參與者還包括沙特和阿布扎比。
更多資金的注入并不一定能夠拯救部分深陷困境的初創企業。今年4月份,Benchmark Capital的投資者比爾?格利(Bill
Gurley)警告稱,光向硅谷等科創中心投入大量資金可能扶持較弱的企業,并對未來的收益造成潛在的危害。
格利寫道:“更多的資金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使得這些問題更加嚴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