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視體育的麻煩似乎并沒有結束。
根據新英體育發布的賽事信息,原本被傳無緣今晚23點英超18輪比賽的樂視體育獲得了直播權。但在賽事信息上,明天樂視的互聯網轉播只剩下了樂視電視端,而后天開始,樂視體育的轉播權一欄變為待定。
這意味著,樂視體育隨時有可能失去英超這一權益。

樂視體育的英超轉播權益(2016年12月26日)
昨日,英超在大陸地區的版權方新英體育告訴騰訊科技,由于樂視體育拖欠本應一周前支付的版權賬款,經過慎重決定,新英打算暫時掐斷樂視體育的英超直播信號。
據了解,樂視體育在今年8月拿下2016-2017賽季英超轉播權,并與新英體育簽署了兩期分期支付的合同。此次逾期的是第二期賬款,金額達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8億元。
在上周發生逾期后,新英體育一直在與樂視體育溝通還款事項。直到今日下午,雙方仍在進行緊急磋商,下午晚些時候,由于樂視體育提出先墊付少部分賬款,新英才同意今晚繼續向其提供信號。
發難的為何是新英?
一位與樂視體育有過合作的業界人士告訴騰訊科技,樂視體育拖欠賬款并不罕見,但像新英體育這樣在逾期一周就決定切斷信號的案例,也不算多。這與新英體育日漸強勢的合作態度有關。
事實上,早在新英體育之前,天盛傳媒曾拿下過2007-2010賽季英超獨家轉播權,但不合時宜的1880元高額賽季收費包最終在2010年將天盛帶進了墳墓。這年,由天盛傳媒投資方IDG牽頭成立的新英體育接過了這個“爛攤子”,簽下英超2010-2013賽季版權,并一反天盛的獨家獨播策略,開始了英超版權的廣泛分銷。
這也為英超后來在大陸的普及打下了基礎。版權到期后,新英又拿下2013-2019賽季版權,但由于當時英超市場在國內尚未成熟等多方面原因,這筆跨度長達6年的合同只價值10億元人民幣。
到2015年后,英超普及率日漸上升,新英的“胃口”也越來越大。據了解,2015-2016賽季,騰訊、新浪、樂視三家的合同價格已經分別達到了1800萬美元。這一階段開始,擁有頂級優質資源的新英在交易中的議價能力已開始快速提升。
該業內人士告訴騰訊科技,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態度強勢的新英才不愿意輕易接受樂視體育延長賬期、分期還款等多項常見的和解條件。
但新英顯然也不會輕易放棄這一大筆版權費,“這個得看樂視愿意拿出多少新的權益了,當前抗議的成分居多”,最終雙方重回談判桌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樂視體育獲得的2016-2017賽季版權包分為兩部分:在PC及手機等互聯網平臺上,樂視體育的權益僅有230場免費場次,沒有150場收費場次;在互聯網電視、盒子等OTT端,樂視體育才擁有全部380場轉播權。在此次危機中,新英在明天會先斷掉pc端權益,只保留OTT端,后天開始則有可能全線掐斷。
償付危機已非首次
雖然新英的態度頗為激進,但危機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樂視體育違約。而資金鏈問題在近期已經困擾樂視體育多時。
在今年11月的ATP網球巡回賽上,版權方就曾因樂視體育資金不到位,將ATP上海網球大師賽的直播信號掐斷以示抗議。但短暫的不愉快后,樂視體育又與ATP運營方重歸于好。
對此,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在12月6日接受騰訊科技獨家專訪時曾表示,在此事件后,ATP版權方不僅很快恢復了樂視體育的信號,其與樂視體育合作還將持續到2020年。
但有體育圈知情人士告訴騰訊科技,除了ATP一案,樂視體育在版權償付上已經歷經多輪危機。諸如在此前意甲版權上,負責版權的樂視體育COO于航一度已經做好了丟掉意甲的準備,但在最后關頭,樂視體育補上了欠款,其意甲信號才免于被掐斷。
在中超版權上,樂視體育同樣也險象環生。在今年年初,樂視體育從中超獨家版權方體奧動力手中拿下2016和2017兩賽季新媒體轉播權,價格高達27億元。一位體育公司高層告訴騰訊科技,這筆購買合同依舊采用分期付款,其中,樂視體育也存在一些逾期現象,體奧動力甚至還一度做了最壞的打算、聯系了樂視體育的競爭對手做“接盤俠”。
但所幸,直到10月30日本賽季結束,樂視體育并沒有發生任何被掐斷信號的事件。
對于這類事件,雷振劍此前在專訪上坦言,在某些付款周期,樂視體育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延期,但很快就補上了。不過,雷振劍并未指明是哪些賽事。
另一方面,中超版權背后,可能還暗含著一些其他層面的博弈。
騰訊科技查詢樂視體育的企業信息發現,在今年11月24日,樂視體育發生了一次較大的股東變化,體奧動力首次出現在樂視體育的股東欄。事實上,早在年初拿下中超版權時,樂視體育就曾表示要和體奧動力交叉持股,但此次表態在長達9個月內一直沒有下文。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體奧動力成為了樂視體育的股東,但從公開信息上看,樂視體育并沒有持有體奧動力的任何股份。
在這一敏感關頭,發生這樣的股權變動,不知是不是偶然。
一切都因“管理混亂”?
除了版權方的延期,樂視體育內部同樣出現了一些異動。
在12月初,樂視體育就曾發布內部信,承認將對10%的員工進行“優化”。按照當前樂視體育1000多人的規模,“優化”范圍涉及100多名員工。事后雷振劍將其歸結于戰略調整,但在當前的節點下,無疑加重了外界對樂視體育的擔憂。
不僅如此,“優化”之外,樂視體育員工還發現,雖然工資照發,但其加班費已有數月無法兌現。這也導致了員工的不滿情緒在每月10日薪資發放日尤為顯著。
此外,騰訊科技獲得的一張樂視體育內部郵件還顯示,由于樂視體育6月的機票款未結,攜程已經在11月關閉了樂視體育的對公賬戶,員工不得不個人支付。這對于市場銷售等部門員工影響較大,資金墊付壓力被施加在員工身上,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樂視體育的離職率。
然而,如果考慮到樂視體育今年3月才獲得了高達80億元的B輪融資,這一系列從內到外的資金危機似乎來的有些不合常理——從樂視體育的版權支出上看,半年就花掉80億元的可能性不大。
雷振劍也在12月的專訪中向騰訊科技表示,樂視體育B輪融的錢到現在依舊夠用,之所以出現危機,是由于管理上出現了一些混亂,“從明年開始,樂視體育在財務上將進一步強化審計,降低此類事情的發生幾率”。
但短期內又出現新英體育的發難,似乎表明此次“管理混亂”比想象中要嚴重。或者說,原因可能并不止于此。
錢去哪兒了?
這可能得從樂視體育的股權架構說起。

圖片來自啟信寶
根據公開資料,從去年5月獲得A輪融資后,樂視體育的第一大股東就從上市公司樂視網變為一家名為樂樂互動的公司。該公司由北京百樂文化傳媒100%持股,而北京百樂文化則是由賈躍亭個人持股99%控制(另外1%由賈躍亭姐姐賈躍芳持有)。
通過這一系列操作,賈躍亭將樂視體育從上市公司體系中基本剝離,一定程度上擁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這也讓人們開始猜測:樂視體育的融資,是否被賈躍亭拆解到了其他業務諸如樂視汽車上?
事實上,這一原因在近兩個月中,已經多次被媒體和業內人士提及。但截至目前,并沒有任何證據證實這一推斷。不僅如此,包括賈躍亭、雷振劍在內的樂視高管,都對資金拆解進行了堅決否認。
但有趣的是,今年11月,樂視第二大股東鑫根資本創始合伙人曾強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進行了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
問:你如何看待樂視內部的公司體制對這次危機的影響?
曾強:對所有的創業者來說,其實都存在一個悖論。樂視七個板塊的布局模式,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需要充滿領袖魅力的人來執行。從這一點上說,絕對的權威、絕對的股權、絕對的統治力是需要的。
但是,從制度上來說,各大板塊的錢不能換來換去,不能說拆借就拆借,因為每個板塊的股東是不同的。
比如說,樂視云的股東所投資的錢是用來做樂視云的,你把樂視云的錢挪去做樂視汽車,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這種行為是侵犯股東利益的。對于非上市公司來說,則是侵犯了投資人的利益。
問:樂視方面曾就此回應稱,和股東之間簽署了借款協議?
曾強:賈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也成了樂視本次危機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有強有力的CFO來制約這種板塊間的拆借行為。當然,我們對于這方面也沒有做過深的研究。
然而,事后曾強又特意發表了一則澄清聲明,強調“樂視旗下業務劃分為上市與非上市兩大板塊,在資金使用方面有很明確的隔離”、“上市公司樂視網的資金運作是封閉運行的,不存在資金拆借的問題”。
至于非上市公司之間,曾強并沒有說的太清楚,只表示從未說過樂視云的錢挪去做樂視汽車類似的話。
這是否是樂視體育缺錢的根本原因,目前尚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