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現代科技被“內鬼”完全操控,邁克等全家的個人隱私暴露無疑、甚至生命被左右玩弄的時候,才讓人感覺到現代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關于“我命由誰”的網絡安全新思考。
“你們得遠離自己的智能手機和電腦”,這是《絕對控制》里邁克(由皮爾斯·布魯斯南飾演)對其女兒說的。當一心想成為現代科技事業霸主的邁克說出這句話時,難免讓人有點無奈和尷尬。當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現代科技被“內鬼”完全操控,邁克等全家的個人隱私暴露無疑、甚至生命被左右玩弄的時候,才讓人感覺到現代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關于“我命由誰”的網絡安全新思考。

《絕對控制》觀影現場
眾所周知,《絕對控制》是由John
Moore執導以及由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演的關于網絡安全方面的電影,說起布魯斯南我想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他曾經主演的007系列在電影界獲得了很好的口碑,而且也成為了007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此次出演的《絕對控制》,雖沒有之前那種個人英雄主義的輸出,但因其所衍生的充滿科技感的劇情詮釋卻讓人感覺到“無聲勝有聲”的另類沖擊感。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雖然可能還沒有達到《絕對控制》電影中所演的那么理想化。但是從整個互聯網智能化程度的發展趨勢來看,這一天也很快將會到來,那么在危機四伏的虛擬空間中,我們該如何正視、應對、預防這些“潛在的新型科技危險”呢?
勇于試錯,正視科技進步的價值
人類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科技作為目前最先進的生產力,已然被充分利用及挖掘。大數據、云計算、AI等領域的蓬勃發展,無疑是最好的佐證。但在落地運用這一塊,現代科技“雙刃劍”的特性伴隨著人性就充分暴露了出來。正如《絕對控制》里的那個“內鬼”一樣,不順心就背叛,毫無征兆可言。那么,在人性如此復雜多變的背后,在問題出來的時候,我們不能把它定義為惡性事件,雖然是惡性事件。通過試錯來驅動科技進步、正視科技進步帶來的社會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就拿今年火爆的直播來說,起初直播剛入市場,通過幾個色情的營銷案件讓直播迅速的霸占了流量入口,甚至有一種全民直播時代的盛景,但是隨著直播這種傳播媒介被消費者認可之后,無論是市場規則還是法律法規就要要求其以合理的姿態存活在用戶手中,而不是被低俗的營銷事件而毀了好的創新模式。其實,在筆者觀影現場,有個小段子,在這里可以給大家分享下。一位美女網紅為了在觀影直播的過程中向粉絲普及網絡安全知識,特地約了個IT男助陣。沒想到該IT男現場對網絡安全知識的專業科普,除了贏得粉絲一致點贊之外,也瞬間俘獲了該網紅芳心。其實我感覺在這樣一個科技感十足的影片氣氛烘托下,IT男們是可以直接秒殺其它男性,成為神一樣存在的。畢竟這種氣氛與平常的約會吃飯完全不一樣。這招從事IT工作的男小伙伴們可以借鑒下。事后該IT男被大家一致戲稱為“中國邁克”。

網紅和IT男在直播
回到剛才我的話題上看,直播在初入市場的時候,無論是用戶還是社會其實都給了直播試錯的機會,因為沒有人知道直播這個新媒介到底適不適合中國目前的互聯網環境,即使存在下來了,會有多少用戶群體,能不能得以廣泛宣傳實施,這些其實都是創新給予的試錯前奏。當然了,在試錯過程中,難免有一些負面影響,就像我們現在流行的大數據思維,從應用規范的秩序上看,大數據衍生出無數具有一定特色的結構框架,推動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儲存技術的飛速發展。但大數據發展與應用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安全挑戰。如國防信息和軍事數據信息泄露的風險大大增加;軍事應用在利用大數據獲得信息價值時也在不斷地累積風險;國防和軍隊建設在海量大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過程中,也增加了遭受信息攻擊的可能性。在國防上尚且如此,個人信息方面就不用說了。
強化風險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隨著互聯網服務不斷融入百姓生活,虛假信息、詐騙等網絡黑色產業的滋生,不僅侵害用戶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也給社會治安帶來了諸多不穩定因素。雖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是其實很多時候,用戶的自我利益受到侵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自身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由于當下互聯網服務平臺眾多,很多用戶為了方便密碼的使用,在設置服務平臺密碼登入的時候,大多數會采用一個密碼走遍天下的招式,這種低能的做法既方便了自己的使用,同時也方便了黑客獲取密碼后的通用,而且隨著詐騙團伙的高超技能,在鏈接、回復等攜帶木馬病毒的誘惑下,很多用戶會在不經意間就入了騙子的套路。
就像《絕對控制》這個電影中,看似請回來的朋友給你的瑪莎拉蒂升級了導航裝置,但卻是給你的安全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好在男主人公命大,只是報廢了一輛車子。
所以說,對互聯網利用較多的人,也是被互聯網傷害最深的人。這時候就需要加強對個人電腦和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的安全防護,安裝并升級殺毒軟件與提升防火墻權限。在互聯網瀏覽網頁和注冊賬戶時,不要泄露個人敏感信息,對那些可以匿名登錄的網站要堅決匿名登錄,不訪問安全性不明的網站,不輕易加入各類社交網絡,不與來歷不明的人共享信息。同時,盡量不要在qq空間、個人網站、論壇等上傳發布個人重要信息等等著一系列舉措。
雖然說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做法不能從根本上解除個人的信息安全,但至少可以加強自我安全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壁壘,讓不法分子難以輕而易舉的攻破自己的信息堡壘。

強大的觀影團
加強安全保障,多端聯動,內在與外在雙向監管
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當下,網絡空間的內容傳播質量日益受到關注。多元化的傳播主體,加大了社會系統區分不同內容生產者品質的難度。而且,移動互聯網中傳播主體的多元、自主特性,正在使信息傳播面臨結構性的變化。這種變化之一,便是在信息傳播中的信息由中心節點(傳播者)向目標圈層(收受者)的流動過程中,以往的“熟人型結構”正逐步轉化為“陌生人型結構”以及“混合型結構”。
而在這種信息傳播結構轉變的基調下,互聯網安全機制也需要政企的協同作戰,在技術進步的同時的開啟雙向監管模式,從而最大限度的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利益。
當然了,對掌握大量個人信息的企業而言,堵住人為漏洞需要完善制度,而堵住技術本身的漏洞,最好使用技術。要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推廣,不斷完善信息系統安全設備諸如防火墻、VPN、入侵檢測系統、防病毒系統、認證系統等的性能,強化應用數據的存取和審計功能,確保系統中的用戶個人信息得到更加穩妥的安全技術防護。
而在法律監管發面,應該采用立法先行的態度。根據現有法律的施行情況,對法規進行完善,加強入刑、量刑方面的條例,以增加法律威懾力及實用性,提升犯罪成本,如針對信息安全泄露取證難、責任確定難的問題,規定服務商需承擔舉證責任或對責任界定做進一步的細化。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不斷開拓的需求,國內網絡安全市場勢必迎來高增長時代,而未來企業的網絡安全意識也將逐步提升,畢竟若不能給予用戶以安全感,企業最終將失去廣大的用戶基數。但若要提升網絡信息安全,單憑一己之力還不足夠,需要監管部門、產業鏈各方通力合作,才能逐步遏制網絡信息泄露帶來的負面影響。(文/獨孤依風,歡迎訂閱“互聯網一些事”,ID:toutiaoshi。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保留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