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2月25日消息 報道/彭盼盼)2016年12月23日,由海淀區人民政府、海淀區教育委員會主辦,海淀區職業教育集團、中關村創新研修學院共同承辦的“2016年海淀區職業教育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世紀華天大酒店舉辦。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中國制造2025與工匠制度”,100多位來自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海淀區政府、海淀區教委、各職業教育機構及相關單位、海淀職教集團成員單位以及關注職業教育發展人士參加了論壇。

縱觀我國近現代發展歷程,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息息相關,貫穿于中華民族探求救亡圖存、追求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始終。
海淀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區和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策源地。在最新發布的《海淀區“十三五”時期加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發展大數據、智能制造、創新服務、大健康、生態產業、文化科技融合等六大戰略新興產業。
與傳統產業不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中高端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在海淀區
“減人、添秤”的新形勢下,海淀區職教集團首次采用大數據的方法編制目錄,針對性地摸清產業發展所需專業技術人才的緊缺情況,并向全社會發布,這是海淀區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面向全國大專院校和職業院校構建海淀區大職教服務體系,以職業教育供給方式創新,服務海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一次探索和嘗試。論壇當天,海淀區區委教育工委尹麗君書記就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的需求目錄進行了解讀。
在推進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中關村核心區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大量高層次人才,還需要有一定規模實踐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重要支撐。2014年海淀區職業教育集團在海淀區委區政府的牽頭下成立,通過兩年的實際工作運行,在各方共同扶植和關注下,在會員單位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目前海淀區已經初步搭建海淀區職教資源與駐區企業間的資源對接平臺,為構建海淀區現代職業體系的長效機制奠定基礎。
2016年海淀職教集團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程,圍繞服務海淀的創新創業者,探索把產業的創新成果轉化成課程和教材,并匯聚了一批雙創師資。這是構建海淀區大職教體系又一個重要環節。同時,海淀區職教集團也正在努力探索產教融合的一種新模式,把院校人才培養的實習實訓基地建在高新技術企業內部,而不是把企業搬進校園;把科技園區建設成一所為戰略新興產業培養中高端人才的“沒有圍墻的大學”。論壇上,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黃侃副主任、海淀區政協傅首清主席、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李大成局長,為海淀區職業教育集團首批十位創新創業(雙創)導師頒發了聘書,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蔡劍教授發表了感言。海淀區人民政府劉圣國副區長、海淀園管理委員會服體處王偉副處長為海淀區職教集團首批十家產教融合實習實訓基地單位授牌,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盧正剛董事長發表了感言。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智能制造研究所王喜文所長就“中國制造2025下高技能人才培養”、國家外專局原文教司楊長聚司長就“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所孫誠所長就“職教體系創新與工匠制度”、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集團成員單位)副總裁宋健就“職業教育的實踐創新發展”等主題進行演講,全方位展示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藍圖。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十三五”時期是海淀區落實首都中心城區功能定位、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重要階段,今年的高峰論壇邀請了政產學研各界人士,共同探討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工匠制度建設,對海淀區職教集團建設戰略新興產業的職業教育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未來,海淀區職教集團將堅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以企業為主導,努力探索一種為海淀區戰略新興產業培養人才的職業教育服務體系,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設計一套能夠培育工匠精神的工匠制度,構建以海淀產業為核心、輻射全國的大職教體系,為核心區實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